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化学工业论文--农药工业论文--杀菌剂论文

噻菌灵的合成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1页
    1.1 引言第9页
    1.2 杀菌剂概述第9-12页
        1.2.1 杀菌剂的发展阶段第9-10页
        1.2.2 杀菌剂的分类第10-12页
    1.3 噻菌灵概述第12-17页
        1.3.1 噻菌灵及其衍生物第12页
        1.3.2 噻菌灵基本性质第12-13页
        1.3.3 噻菌灵作用特点及毒性第13页
        1.3.4 噻菌灵合成路线综述第13-17页
            1.3.4.1 以苯胺为原料的合成方法第13-14页
            1.3.4.2 以邻硝基苯胺为原料的合成方法第14页
            1.3.4.3 邻卤代苯胺与噻唑衍生物合成第14-15页
            1.3.4.4 邻苯二胺缩合的方法第15页
            1.3.4.5 丙酮酸路线第15-16页
            1.3.4.6 苯并咪唑衍生物的合成方法第16页
            1.3.4.7 L-半胱氨酸盐酸盐为原料的合成方法第16页
            1.3.4.8 氯丙酮为原料的合成方法第16-17页
    1.4 杂多酸催化氧化反应介绍第17-18页
        1.4.1 多酸简介第17-18页
        1.4.2 多酸盐在醇氧化中的应用第18页
    1.5 本课题研究内容及意义第18-21页
        1.5.1 本课题研究内容第18-19页
        1.5.2 本课题研究意义第19-21页
第二章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1-25页
    2.1 化学原料及试剂第21-22页
    2.2 实验仪器及设备第22页
    2.3 分析方法简介第22-25页
        2.3.1 定性分析方法第22-23页
            2.3.1.1 薄层色谱法第23页
            2.3.1.2 熔点测定法第23页
            2.3.1.3 核磁共振波谱法第23页
        2.3.2 定量分析方法第23-25页
            2.3.2.1 高效液相色谱法第23-25页
第三章 噻菌灵的合成研究第25-47页
    3.1 噻菌灵合成路线设计第25页
    3.2 实验研究与结果讨论第25-47页
        3.2.1 2-(1-羟乙基)苯并咪唑的合成第25-29页
            3.2.1.1 反应方程式第25页
            3.2.1.2 反应机理第25-26页
            3.2.1.3 实验步骤第26-27页
            3.2.1.4 工艺框图第27页
            3.2.1.5 结果讨论第27-29页
        3.2.2 高锰酸钾氧化合成2-乙酰基苯并咪唑第29-34页
            3.2.2.1 反应方程式第29-30页
            3.2.2.2 反应机理第30页
            3.2.2.3 实验步骤第30页
            3.2.2.4 工艺框图第30-31页
            3.2.2.5 结果与讨论第31-34页
        3.2.3 双氧水催化氧化合成2-乙酰基苯并咪唑第34-38页
            3.2.3.1 反应方程式第34页
            3.2.3.2 反应机理第34-35页
            3.2.3.3 实验步骤第35页
            3.2.3.4 工艺框图第35页
            3.2.2.5 结果与讨论第35-38页
        3.2.4 1-(1H-苯并咪唑-2-基)-2-溴乙酮的合成第38-41页
            3.2.4.1 反应方程式第38页
            3.2.4.2 反应机理第38-39页
            3.2.4.3 实验步骤第39页
            3.2.4.4 工艺框图第39页
            3.2.4.5 结果与讨论第39-41页
        3.2.5 噻菌灵的合成第41-47页
            3.2.5.1 反应方程式第41页
            3.2.5.2 反应机理第41-42页
            3.2.5.3 实验步骤第42页
            3.2.5.4 工艺框图第42-43页
            3.2.5.5 结果与讨论第43-47页
第四章 结构表征与分析第47-53页
    4.1 2-(1-羟乙基)苯并咪唑的表征与分析第47-48页
        4.1.1 熔点的测定第47页
        4.1.2 核磁鉴定第47-48页
    4.2 2-乙酰基苯并咪唑的表征与分析第48-49页
        4.2.1 熔点的测定第48页
        4.2.2 核磁鉴定第48-49页
    4.3 1-(1H-苯并咪唑-2-基)-2-溴乙酮的表征与分析第49-50页
        4.3.1 熔点的测定第49页
        4.3.3 核磁鉴定第49-50页
    4.4 噻菌灵的表征与分析第50-51页
        4.4.1 熔点的测定第50页
        4.4.2 核磁谱图分析第50-51页
    4.5 催化剂的表征与分析第51-53页
        4.5.1 磷钨酸盐催化剂在不同催化阶段~(31)PNMR表征第51-53页
第五章 结论第53-55页
参考文献第55-59页
攻读硕士期间所取得的相关科研成果第59-61页
致谢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酰基高丝氨酸内酯(AHLs)与茉莉酸信号通路在植物抗病中交互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X公立医院绩效工资管理问题分析与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