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引言 | 第12-19页 |
(一)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1.选题背景 | 第12页 |
2.研究意义 | 第12-14页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4-16页 |
1.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2.国外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研究思路 | 第16页 |
2.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四)重点难点与创新点 | 第17-19页 |
1.重点难点 | 第17页 |
2.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一、我国行政问责制的相关理论分析 | 第19-22页 |
(一)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内涵 | 第19页 |
(二)行政问责制的构成要素 | 第19-21页 |
1.行政问责的主体 | 第20页 |
2.行政问责的客体 | 第20页 |
3.行政问责的范围 | 第20页 |
4.行政问责的程序 | 第20页 |
5.行政问责的结果 | 第20-21页 |
(三)行政问责制的理论基础 | 第21-22页 |
1.人民主权理论 | 第21页 |
2.权责一致理论 | 第21页 |
3.责任政府理论 | 第21-22页 |
二、西方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概述 | 第22-27页 |
(一)西方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内涵及特点 | 第22-23页 |
1.西方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内涵 | 第22页 |
2.西方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的特点 | 第22-23页 |
(二)西方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的基本经验 | 第23-25页 |
1.完善的行政问责法律体系 | 第23页 |
2.问责形式多样,重点突出异体问责 | 第23-24页 |
3.通过专门问责机构狠抓落实 | 第24页 |
4.政务信息公开程度高 | 第24-25页 |
(三)西方发达国家行政问责制对我国的启示 | 第25-27页 |
1.要培育行政问责政治文化 | 第25页 |
2.要健全完善行政问责制度体系 | 第25页 |
3.要充分保障公众参与 | 第25页 |
4.要做好问责后的救济 | 第25-27页 |
三、当前我国县级政府行政问责制存在的问题 | 第27-35页 |
(一)问责意识淡薄 | 第27-29页 |
1.公务员责任意识缺失 | 第27-28页 |
2.公民法治意识淡薄 | 第28页 |
3.社会公众参与意识淡薄 | 第28-29页 |
(二)法律保障缺失 | 第29-30页 |
1.缺失全国统一的行政问责法 | 第29页 |
2.县级政府行政问责制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 | 第29-30页 |
(三)行政问责制体系不完善 | 第30-32页 |
1.问责主体单一,异体问责缺位严重 | 第30页 |
2.问责客体不清 | 第30-31页 |
3.问责范围狭小 | 第31页 |
4.问责程序缺乏可操作性和约束力 | 第31-32页 |
(四)配套制度不健全 | 第32-35页 |
1.县级政府绩效评估机制亟待健全 | 第32-33页 |
2.监督问责机制不健全 | 第33页 |
3.公众参与问责渠道亟待畅通 | 第33页 |
4.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亟待完善 | 第33-35页 |
四、建立健全我国县级政府行政问责制的对策 | 第35-44页 |
(一)重塑县级政府行政问责意识 | 第35-37页 |
1.去官本位,树立责任意识 | 第35页 |
2.弘扬民主法治精神 | 第35-36页 |
3.培育社会公众的公民意识 | 第36-37页 |
(二)推进县级政府行政问责法制化 | 第37页 |
1.统一全国行政问责立法 | 第37页 |
2.把县级政府行政问责制纳入法制化轨道 | 第37页 |
(三)健全完善县级政府行政问责机制 | 第37-41页 |
1.推进问责主体多元化 | 第37-38页 |
2.扩大问责范围 | 第38页 |
3.强化异体问责机制 | 第38-39页 |
4.构建可操作性的问责程序 | 第39页 |
5.建立健全县级政府问责具体制度 | 第39-41页 |
(四)建立县级政府行政问责公众监督体系 | 第41-44页 |
1.制定与颁布县级政府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实现社会公众知情权 | 第41页 |
2.开启电视问政,增加官民互动渠道 | 第41-42页 |
3.搭建网络互动平台,树立官方媒体的公信力 | 第42页 |
4.开启网络问政,发挥公众舆论监督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