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匹配及仿真优化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增程式电动汽车结构、原理与特点 | 第11-15页 |
1.2.1 增程式电动汽车结构 | 第11-12页 |
1.2.2 增程式电动汽车原理 | 第12-14页 |
1.2.3 增程式电动汽车特点 | 第14-15页 |
1.3 增程式电动汽车的国内外发展现状 | 第15-17页 |
1.3.1 增程式电动汽车国外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1.3.2 增程式电动汽车在国内的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1.4 本章小结 | 第17-18页 |
第2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第18-32页 |
2.1 关键零部件选型 | 第18-21页 |
2.1.1 驱动电机的选型 | 第18-19页 |
2.1.2 动力电池的选型 | 第19-20页 |
2.1.3 增程器的选型 | 第20-21页 |
2.2 动力系统参数匹配 | 第21-31页 |
2.2.1 驱动电机参数匹配 | 第21-27页 |
2.2.2 动力电池参数匹配 | 第27-30页 |
2.2.3 增程器参数匹配 | 第30-31页 |
2.3 参数匹配结果 | 第31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增程式电动汽车整车模型的搭建 | 第32-48页 |
3.1 仿真软件AVL-Cruise介绍 | 第32-34页 |
3.1.1 软件简介 | 第32页 |
3.1.2 软件主要特点 | 第32-33页 |
3.1.3 Cruise建模的步骤 | 第33-34页 |
3.2 整车模型的搭建 | 第34-40页 |
3.2.1 整车模块 | 第34-35页 |
3.2.2 电动机/发电机模块 | 第35-36页 |
3.2.3 发动机模块 | 第36-37页 |
3.2.4 电池模块 | 第37-38页 |
3.2.5 主减速器和差速器模块 | 第38页 |
3.2.6 制动卡钳和车轮模块 | 第38-39页 |
3.2.7 驾驶室和耗能原件模块 | 第39-40页 |
3.3 动力性经济性策略的搭建 | 第40-46页 |
3.3.1 工作模式切换策略 | 第41-42页 |
3.3.2 能量回收策略 | 第42-44页 |
3.3.3 增程器控制策略 | 第44-45页 |
3.3.4 电池包放电功率策略 | 第45-46页 |
3.4 DLL文件的生成 | 第46页 |
3.5 模块连接 | 第46-47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整车仿真与试验验证 | 第48-56页 |
4.1 整车仿真 | 第48-52页 |
4.1.1 计算任务的设置 | 第48页 |
4.1.2 仿真分析 | 第48-52页 |
4.2 试验验证 | 第52-54页 |
4.2.1 滑行阻力试验 | 第52-53页 |
4.2.2 台架试验 | 第53-54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5章 整车经济性优化 | 第56-66页 |
5.1 阻力分解 | 第56-57页 |
5.2 能量流分析 | 第57-62页 |
5.2.1 建立能量流模型 | 第58-59页 |
5.2.2 测试方法 | 第59-60页 |
5.2.3 测试数据分析 | 第60-62页 |
5.3 优化结果分析 | 第62-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6.1 工作总结 | 第66页 |
6.2 论文创新点 | 第66页 |
6.3 工作展望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作者简介 | 第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