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子液体的柴油脱硫过程模拟研究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3-4页 |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5页 |
1.1 柴油脱硫的必要性 | 第15-17页 |
1.1.1 世界各国燃油硫含量标准 | 第15-16页 |
1.1.2 柴油中含硫物质分布 | 第16-17页 |
1.2 柴油脱硫技术 | 第17-20页 |
1.2.1 加氢脱硫技术 | 第17-18页 |
1.2.2 氧化脱硫技术 | 第18-19页 |
1.2.3 萃取脱硫技术 | 第19页 |
1.2.4 生物脱硫技术 | 第19-20页 |
1.2.5 吸附脱硫技术 | 第20页 |
1.3 离子液体脱硫技术 | 第20-23页 |
1.3.1 离子液体概述 | 第20-21页 |
1.3.2 离子液体直接萃取脱硫技术 | 第21-22页 |
1.3.3 离子液体氧化萃取脱硫技术 | 第22-23页 |
1.3.4 离子液体其他脱硫技术 | 第23页 |
1.4 离子液体脱硫的过程模拟研究 | 第23-24页 |
1.4.1 Aspen软件介绍 | 第23页 |
1.4.2 使用Aspen模拟离子液体体系的研究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热力学模型选择 | 第25-33页 |
2.1 热力学模型简介 | 第25页 |
2.2 热力学模型 | 第25-31页 |
2.2.1 状态方程模型 | 第25-27页 |
2.2.2 活度系数模型 | 第27-30页 |
2.2.3 COSMO-RS模型 | 第30-31页 |
2.3 热力学模型选择 | 第31-33页 |
第三章 柴油直接萃取的流程模拟研究 | 第33-55页 |
3.1 离子液体物性参数获取 | 第33-41页 |
3.1.1 临界参数 | 第33-34页 |
3.1.2 其他参数 | 第34-36页 |
3.1.3 液液相平衡参数 | 第36-41页 |
3.2 直接萃取流程建立 | 第41-44页 |
3.2.1 模块选择 | 第42-43页 |
3.2.2 模块参数设定 | 第43-44页 |
3.3 参数优化分析 | 第44-52页 |
3.3.1 萃取塔理论塔板数对产品的影响 | 第44-46页 |
3.3.2 剂油比对产品的影响 | 第46-49页 |
3.3.3 闪蒸操作条件对离子液体再生的影响 | 第49-52页 |
3.4 优化结果 | 第52-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5页 |
第四章 柴油氧化萃取的流程模拟研究 | 第55-77页 |
4.1 柴油详细组成 | 第55-57页 |
4.2 液液相平衡参数 | 第57-59页 |
4.2.1 离子液体体系液液平衡参数 | 第57页 |
4.2.2 常规组分液液平衡参数 | 第57-59页 |
4.3 氧化萃取流程建立 | 第59-62页 |
4.3.1 模块选择 | 第60-61页 |
4.3.2 模块参数设定 | 第61-62页 |
4.4 参数优化分析 | 第62-72页 |
4.4.1 反应萃取工段的流程优化 | 第62-67页 |
4.4.2 离子液体再生工段的流程优化 | 第67-69页 |
4.4.3 有机溶剂再生工段的流程优化 | 第69-72页 |
4.5 模拟计算结果 | 第72-74页 |
4.6 系统能耗计算 | 第74-76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77-79页 |
参考文献 | 第79-85页 |
附录 | 第85-89页 |
致谢 | 第89-91页 |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91-93页 |
作者和导师简介 | 第93-94页 |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 第94-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