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2-13页 |
1.4 主要研究内容与组织结构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知识 | 第15-26页 |
2.1 电子检查单系统 | 第15-18页 |
2.1.1 电子检查单系统的发展 | 第15页 |
2.1.2 电子检查单系统分类 | 第15-16页 |
2.1.3 电子检查单的特点 | 第16-18页 |
2.2 事故模型 | 第18-21页 |
2.2.1 多米诺事故模型 | 第18-19页 |
2.2.2 功能性共振事故模型(FRAM) | 第19-20页 |
2.2.3 系统理论事故模型及过程(STAMP) | 第20-21页 |
2.3 危害分析方法 | 第21-25页 |
2.3.1 FTA分析方法 | 第21-23页 |
2.3.2 STPA分析方法 | 第23-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基于STPA的危害分析方法 | 第26-33页 |
3.1 危险分析 | 第26-27页 |
3.1.1 事故与危险 | 第26页 |
3.1.2 危险举例 | 第26-27页 |
3.2 控制结构分析 | 第27页 |
3.3 形式化定义 | 第27-29页 |
3.3.1 系统危险及安全约束 | 第28页 |
3.3.2 控制动作 | 第28-29页 |
3.4 确定不安全控制行为 | 第29-30页 |
3.4.1 环境变量 | 第29页 |
3.4.2 分析不安全控制行为 | 第29-30页 |
3.5 安全需求的生成 | 第30-32页 |
3.5.1 安全需求分析 | 第30-31页 |
3.5.2 系统危险的根本原因 | 第31-32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32-33页 |
第四章 电子检查单系统实例分析 | 第33-50页 |
4.1 电子检查单系统的运行 | 第33-34页 |
4.1.1 电子检查单操作说明 | 第33-34页 |
4.1.2 电子检查单内容分类 | 第34页 |
4.2 电子检查单系统危险分析 | 第34-35页 |
4.3 电子检查单系统控制结构分析 | 第35-39页 |
4.3.1 电子检查单系统外部交互 | 第35-37页 |
4.3.2 电子检查单系统内部交互 | 第37-39页 |
4.4 电子检查单系统不安全控制行为分析 | 第39-41页 |
4.5 电子检查单系统安全约束分析 | 第41页 |
4.6 确定不安全的控制发生的原因 | 第41-43页 |
4.7 安全需求的验证 | 第43-48页 |
4.7.1 一致性检查 | 第44-46页 |
4.7.2 软件成本降低方法 | 第46页 |
4.7.3 需求验证 | 第46-48页 |
4.8 结果分析比较 | 第48-4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9-50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0-52页 |
5.1 工作总结 | 第50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50-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6页 |
致谢 | 第56-57页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7-58页 |
附录A 正常电子检查单具体操作表 | 第58-59页 |
附录B 电子检查单系统顶层安全需求列表 | 第59-61页 |
附录C 电子检查单系统底层安全需求列表 | 第61-63页 |
附录D 电子检查单系统中违反安全需求可能的原因列表 | 第63-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