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1 社会交往 | 第11-12页 |
1.2.2 风险态度 | 第12页 |
1.3 文献评述及本文创新与贡献 | 第12-14页 |
1.3.1 现有文献的不足 | 第12-13页 |
1.3.2 本文创新和贡献 | 第13-14页 |
1.4 本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 第14-16页 |
第2章 社会交往和风险态度的金融学理论基础 | 第16-24页 |
2.1 传统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 | 第16-17页 |
2.1.1.“理性人”假设的传统金融理论 | 第16-17页 |
2.1.2.“动物人”前提的行为金融理论 | 第17页 |
2.2 社会交往影响股市参与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社会交往对股市参与的影响机制 | 第17-18页 |
2.2.2 内生互动机制对股市参与影响的模型论证 | 第18-19页 |
2.3 风险态度的金融理论基础 | 第19-23页 |
2.3.1 传统金融学预期效用理论的风险观 | 第19-21页 |
2.3.2 行为金融学前景理论的风险观 | 第21-2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第3章 社会交往对股市参与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24-48页 |
3.1 模型设定 | 第24-26页 |
3.2 数据来源 | 第26-28页 |
3.3 变量选取与定义 | 第28-31页 |
3.3.1 股市参与 | 第28页 |
3.3.2 社会交往 | 第28-29页 |
3.3.3 背景风险变量 | 第29页 |
3.3.4 其他变量 | 第29-31页 |
3.4 描述性统计 | 第31-38页 |
3.4.1 各数据样本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1-34页 |
3.4.2 不同群体股市参与率的统计分析 | 第34-38页 |
3.5 社会交往对股市参与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8-46页 |
3.5.1 社会交往内生互动机制对股市参与的影响 | 第38-40页 |
3.5.2 一般社会交往程度对股市参与的影响 | 第40-45页 |
3.5.3 考虑股市表现时社会交往情景互动机制对股市参与的影响 | 第45-46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4章 风险态度对家庭股市参与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8-71页 |
4.1 模型设立 | 第48-50页 |
4.2 变量选取和构造 | 第50-55页 |
4.2.1 股市参与变量 | 第50页 |
4.2.2 风险态度 | 第50-55页 |
4.3 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55-61页 |
4.3.1 各样本中变量描述性统计 | 第55-58页 |
4.3.2 用游戏构造的风险态度对前景理论的印证 | 第58-61页 |
4.4 风险态度对股市参与影响的实证结果分析 | 第61-70页 |
4.4.1 风险态度对股市参与可能性的影响 | 第61-67页 |
4.4.2 风险态度对股市参与程度的影响 | 第67-70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75页 |
致谢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