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国家机关工作与人事管理论文--人事管理论文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结构化面试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以V市为例

摘要第9-10页
ABSTRACT第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3页
        1.1.1 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全面推行第11页
        1.1.2 结构化面试方法在公开招聘中逐渐完善第11-12页
        1.1.3 结构化面试方法仍存在不足第12-13页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1.2.1 研究目的第13页
        1.2.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6-19页
        1.3.3 国内外研究小结第19页
    1.4 研究方法第19页
    1.5 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第19-22页
        1.5.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2 创新点第20-22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2-27页
    2.1 概念界定第22-23页
        2.1.1 事业单位第22页
        2.1.2 公开招聘第22页
        2.1.3 结构化面试第22-23页
    2.2 理论基础第23-27页
        2.2.1 人才测评理论第23-24页
        2.2.2 利益相关者理论第24-25页
        2.2.3 胜任力特征理论第25页
        2.2.4 测量学有关理论第25-27页
第三章 V市事业单位公开招聘结构化面试实践第27-36页
    3.1 历史沿革第27-28页
    3.2 测评要素第28-30页
        3.2.1 测评六要素(2006-2010)第28页
        3.2.2 测评七要素(2011-2016)第28-29页
        3.2.3 测评要素发展比较第29-30页
    3.3 实施程序第30-36页
        3.3.1 应试者资格审查第30-31页
        3.3.2 职位分析与命题第31页
        3.3.3 组建考官、监督及考务队伍第31-32页
        3.3.4 选取和准备面试室第32-33页
        3.3.5 面试具体执行第33-36页
第四章 结构化面试的效果分析第36-55页
    4.1 基于淘汰目标的分析——难度与区分度第36-39页
        4.1.1 研究对象第36页
        4.1.2 数据统计与分析第36-37页
        4.1.3 分析结果第37-39页
    4.2 基于测试目标的分析——信度与效度第39-51页
        4.2.1 研究对象第39-41页
        4.2.2 测评要素内部一致性分析第41-43页
        4.2.3 考官评分一致性分析第43-44页
        4.2.4 时间维度上的面试结果分析第44-47页
        4.2.5 面试结果的有效性分析第47-51页
    4.3 结构化面试效果评价第51-55页
        4.3.1 结构化面试的成效第51-53页
        4.3.2 结构化面试的问题第53-55页
第五章 结构化面试的影响因素第55-66页
    5.1 结构化面试的相关因素第55-57页
    5.2 结构化面试的内部影响因素第57-61页
        5.2.1 命题因素第57-58页
        5.2.2 测评要素因素第58-60页
        5.2.3 面试流程因素第60-61页
    5.3 结构化面试的外部影响因素第61-66页
        5.3.1 考官因素第61-62页
        5.3.2 应试者因素第62-63页
        5.3.3 培训机构因素第63-66页
第六章 结构化面试的改进策略第66-73页
    6.1 提高面试结构化程度第66-68页
        6.1.1 进行科学的职位分析第66页
        6.1.2 改进试题结构和内容第66-67页
        6.1.3 调整细化测评要素指标第67-68页
        6.1.4 对结构化面试进行流程再造第68页
    6.2 降低外部参与者的干扰第68-71页
        6.2.1 控制考官评分误差第69-70页
        6.2.2 采用辅助手段测试应试者水平第70页
        6.2.3 对培训机构进行研究监管第70-71页
    6.3 建立追踪反馈机制第71-73页
        6.3.1 深入挖掘面试留存数据第71页
        6.3.2 反馈考官评分情况第71-72页
        6.3.3 追踪反馈新聘用人员现实表现第72-73页
结束语第73-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8-79页
附录一 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的调查问卷(应试者)第79-82页
附录二 关于事业单位公开招聘面试的调查问卷(专家)第82-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部地区乡镇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及对策研究--以山西省山阴县为例
下一篇:基于平衡计分卡的F县委宣传部绩效考核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