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正犯着手研究
摘要 | 第2-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导言 | 第8-15页 |
一、问题之提出 | 第8页 |
二、研究的意义 | 第8-9页 |
三、文献综述 | 第9-13页 |
四、研究的难点 | 第13页 |
五、主要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六、论文创新及不足 | 第14-15页 |
第一章 间接正犯着手的理论前提 | 第15-28页 |
第一节 间接正犯的理论概述 | 第15-21页 |
一、间接正犯的概念及特点 | 第15-17页 |
二、间接正犯的正犯性根源 | 第17-18页 |
三、间接正犯与直接正犯的区别 | 第18-21页 |
第二节 直接正犯着手认定的学说梳理与评析 | 第21-27页 |
一、“客观说”的介绍与评析 | 第21-24页 |
二、“主观说”的介绍与评析 | 第24-25页 |
三、“折衷说”的介绍与评析 | 第25-27页 |
第三节 着手认定应遵循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 第27-28页 |
第二章 间接正犯着手认定之学说争议 | 第28-37页 |
第一节 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的认定标准评析 | 第28-33页 |
一、“利用者说”的介绍与评析 | 第28-30页 |
二、“被利用者说”的介绍与评析 | 第30-32页 |
三、“个别化说”的介绍与评析 | 第32页 |
四、“综合说”的介绍与评析 | 第32-33页 |
第二节 我国间接正犯的着手认定学说及评析 | 第33-37页 |
一、“利用者说”的评析 | 第33-35页 |
二、“个别化说”的评析 | 第35-37页 |
第三章 “被利用者说”之提倡及应用 | 第37-46页 |
第一节 认定间接正犯着手的基本准则 | 第37-41页 |
一、遵循主客观相统一原则 | 第37-38页 |
二、结合间接正犯的特征 | 第38-41页 |
第二节 “被利用者说”之合理性论证 | 第41-42页 |
第三节 “被利用者说”之实践检验 | 第42-46页 |
一、利用未达刑事责任年龄的人 | 第43页 |
二、利用他人无罪过的行为 | 第43-44页 |
三、利用他人有故意的行为 | 第44-45页 |
四、利用他人有过失的行为 | 第45-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后记 | 第5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