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河南省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9页
1 绪论第13-21页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13-14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18页
        1.2.1 植被覆盖变化研究第14-16页
        1.2.2 气候变化与植被覆盖关系研究进展第16-17页
        1.2.3 人类活动与植被覆盖关系的研究进展第17-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1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图第19-21页
2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预处理第21-29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1-22页
        2.1.1 地形地貌特征第21页
        2.1.2 气候特征第21-22页
    2.2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22-25页
        2.2.1 NDVI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2页
        2.2.2 气象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2-23页
        2.2.3 DEM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3-24页
        2.2.4 植被数据来源及处理第24页
        2.2.5 社会经济数据的来源及处理第24-25页
    2.3 研究方法第25-29页
        2.3.1 NDVI均值法第25页
        2.3.2 趋势分析法第25-26页
        2.3.3 简单相关及偏相关分析第26-27页
        2.3.4 残差分析第27-29页
3 植被覆盖的时空格局分析第29-43页
    3.1 植被NDVI的时间变化特征第29-33页
        3.1.1 整体植被NDVI的年内、年际变化特征第29-30页
        3.1.2 植被NDVI的季节变化特征第30-31页
        3.1.3 不同植被覆盖类型NDVI的时间变化特征第31-33页
    3.2 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3-37页
        3.2.1 不同时间尺度年均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3-35页
        3.2.2 季节植被NDVI的空间分布特征第35-37页
    3.3 植被NDVI空间趋势分布特征第37-41页
        3.3.1 不同时间尺度的年均植被NDVI的空间趋势分析第37-39页
        3.3.2 季节植被NDVI的空间趋势分析第39-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3页
4 降水和气温的时空分布和变化特征第43-57页
    4.1 降水和气温时间变化分析第43-46页
        4.1.1 降水的时间变化特征第43-44页
        4.1.2 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第44-46页
    4.2 降水和气温空间变化分析第46-50页
        4.2.1 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6-48页
        4.2.2 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第48-50页
    4.3 降水和气温趋势变化分析第50-54页
        4.3.1 降水的趋势变化分析第50-52页
        4.3.2 气温的趋势变化分析第52-54页
    4.4 本章小结第54-57页
5 植被NDVI变化与驱动因子定量研究第57-85页
    5.1 气候因子与植被NDVI时间序列相关性第57-63页
        5.1.1 气候因子与不同植被NDVI的月时间序列响应及时滞分析第57-58页
        5.1.2 气候因子与不同植被NDVI的季时间序列响应及时滞分析第58-63页
    5.2 气候因子与植被NDVI的空间相关性及显著性分析第63-71页
        5.2.1 气候因子与植被年均NDVI的偏相关性空间分布及显著性检验第63-65页
        5.2.2 气候因子与植被季均NDVI的偏相关性空间分布及显著性检验第65-71页
    5.3 植被NDVI与自然因子的相关性研究第71-83页
        5.3.1 植被NDVI与海拔的相关性第71-73页
        5.3.2 植被NDVI与坡度的相关性第73-74页
        5.3.3 植被NDVI与坡向的相关性第74-76页
        5.3.4 植被NDVI与人类活动的影响第76-83页
    5.4 本章小结第83-85页
6 结论与不足第85-89页
    6.1 结论第85-87页
    6.2 创新点第87-88页
    6.3 不足与展望第88-89页
参考文献第89-97页
致谢第97-98页

论文共9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地形因子提高土地覆被分类精度的方法及应用--以京津冀地区MODIS土地覆被产品为例
下一篇:基于植被光合模型的河南地区最大光能利用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