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测绘学论文--摄影测量学与测绘遥感论文--测绘遥感技术论文

基于植被光合模型的河南地区最大光能利用率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2-22页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第12-13页
        1.1.1 选题背景第12页
        1.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3-18页
        1.2.1 净初级生产力研究进展第13-15页
        1.2.2 光能利用率研究进展第15-18页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18-22页
        1.3.1 研究内容第18-19页
        1.3.2 技术路线第19-22页
2 研究区概况及数据准备第22-28页
    2.1 研究区概况第22-23页
        2.1.1 研究区地理位置第22-23页
        2.1.2 研究区气候特征与自然状况第23页
    2.2 主要数据第23-24页
        2.2.1 农业统计数据第23-24页
        2.2.2 气象数据第24页
        2.2.3 遥感数据第24页
    2.3 数据预处理第24-28页
        2.3.1 农业统计数据第24-25页
        2.3.2 气象数据第25页
        2.3.3 遥感MODIS数据第25-28页
3 最大光能利用率估算第28-44页
    3.1 VPM植被光合模型第28-32页
        3.1.1 净初级生产力NPP的确定第29-31页
        3.1.2 植被实际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APAR的确定第31页
        3.1.3 最大光能利用率的确定第31-32页
    3.2 APAR估算第32-38页
        3.2.1 FPAR估算第34-36页
        3.2.2 太阳辐射计算第36-38页
    3.3 河南省陆地NPP估算第38-40页
        3.3.1 基于统计数据的估算第38-39页
        3.3.2 基于遥感回归模型的估算第39-40页
    3.4 胁迫因子估算第40-44页
        3.4.1 温度胁迫因子第40-41页
        3.4.2 水分胁迫因子第41-42页
        3.4.3 物候胁迫因子第42-44页
4 研究结果第44-74页
    4.1 河南省植被实际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第44-48页
        4.1.1 河南省植被实际吸收的光合有效辐射总体分布第44-45页
        4.1.2 河南省主要植被光合有效辐射季相变化第45-48页
    4.2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第48-52页
        4.2.1 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FPAR总体分布第48-49页
        4.2.2 河南省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例季相变化第49-52页
    4.3 太阳辐射SOL第52-54页
        4.3.1 太阳辐射SOL总体分布第52-54页
    4.4 河南省净初级生产力第54-58页
        4.4.1 河南省净初级生产力总体分布第54-55页
        4.4.2 河南省主要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季相分布第55-58页
    4.5 胁迫因子第58-62页
    4.6 河南省最大光能利用率时空分析第62-74页
5.最大光能利用率影响因素分析第74-78页
6.结论与讨论第78-80页
    6.1 研究结论第78-79页
    6.2 创新点第79页
    6.3 讨论与展望第79-80页
参考文献第80-86页
致谢第86-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河南省植被NDVI时空变化及其驱动因子研究
下一篇:基于深度学习的遥感影像分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