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内容 | 第14页 |
1.4 论文组织结构 | 第14-16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技术基础 | 第16-32页 |
2.1 基于引用频次的策略 | 第16-17页 |
2.1.1 影响因子 | 第16页 |
2.1.2 总被引频次 | 第16-17页 |
2.1.3 即年指标 | 第17页 |
2.1.4 被引半衰期 | 第17页 |
2.1.5 H-index | 第17页 |
2.2 基于图论的策略 | 第17-21页 |
2.2.1 链接网络和引文网络 | 第17-18页 |
2.2.2 科学引文网络的特点 | 第18页 |
2.2.3 PageRank算法 | 第18-19页 |
2.2.4 PageRank算法的不足以及相关的改进算法 | 第19-20页 |
2.2.5 多维度排序 | 第20-21页 |
2.3 基于复杂网络的策略 | 第21-24页 |
2.3.1 文献计量三大定律 | 第21-22页 |
2.3.2 复杂网络 | 第22-23页 |
2.3.3 长程连接 | 第23页 |
2.3.4 最短路径 | 第23-24页 |
2.3.5 连通集团 | 第24页 |
2.3.6 介数 | 第24页 |
2.4 机制模型 | 第24-27页 |
2.4.1 优先连接 | 第25页 |
2.4.2 老化 | 第25页 |
2.4.3 适应度 | 第25-27页 |
2.5 引文对 | 第27-32页 |
第3章 基于衰减机制的文献影响力量化研究 | 第32-38页 |
3.1 衰减机制 | 第33-35页 |
3.2 数值实验与分析 | 第35-36页 |
3.2.1 实验数据 | 第35页 |
3.2.2 实验与分析 | 第35页 |
3.2.3 对比实验 | 第35-36页 |
3.2.4 实验结果 | 第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8页 |
第4章 基于IIRank框架的文献重要性与新颖度量化研究 | 第38-44页 |
4.1 IIRank算法 | 第38-41页 |
4.1.1 特征对提取 | 第38-40页 |
4.1.2 基于熵模型的文献重要性量化算法 | 第40-41页 |
4.2 实验结果 | 第41-42页 |
4.2.1 实验数据 | 第41-42页 |
4.2.2 对比实验 | 第42页 |
4.2.3 实验结果 | 第42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2-44页 |
第5章 基于时序模型的文献长期影响力研究 | 第44-56页 |
5.1 基于时间序列的动态文献数据预处理 | 第44-49页 |
5.1.1 平稳性检验 | 第44-47页 |
5.1.2 纯随机性检验 | 第47-49页 |
5.2 引文网络的平稳时间序列分析 | 第49-52页 |
5.2.1 差分运算 | 第49页 |
5.2.2 延迟算子 | 第49页 |
5.2.3 ARMA模型 | 第49-50页 |
5.2.4 平稳的文献序列建模 | 第50-51页 |
5.2.5 数值实验与分析 | 第51-52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52-5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6-58页 |
6.1 本文工作总结 | 第56-57页 |
6.2 未来工作展望 | 第57-58页 |
参考文献 | 第58-64页 |
攻读硕士期间的学术成果 | 第64-66页 |
简历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