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10页 |
Abstract | 第10-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4-22页 |
1.1 三峡库区珍稀濒危植物保护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1.2 濒危植物群落特征研究进展 | 第15-19页 |
1.2.1 植物群落区系成分及物种多样性的研究 | 第15-16页 |
1.2.2 生态位研究 | 第16-17页 |
1.2.3 种间联结性研究 | 第17-18页 |
1.2.4 空间分布格局研究 | 第18页 |
1.2.5 植物种群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研究 | 第18-19页 |
1.3 荷叶铁线蕨概述 | 第19-22页 |
1.3.1 荷叶铁线蕨的发现 | 第19页 |
1.3.2 荷叶铁线蕨的生物学特性 | 第19-20页 |
1.3.3 荷叶铁线蕨的研究现状 | 第20-22页 |
第2章 引言 | 第22-24页 |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22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2.3 技术路线 | 第23-24页 |
第3章 研究区概况及研究方法 | 第24-30页 |
3.1 研究区概况 | 第24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3.2.1 样地设置与种群特征调查方法 | 第24页 |
3.2.2 环境因子的调查方法 | 第24-25页 |
3.3 数据处理 | 第25-30页 |
3.3.1 群落植物区系分析方法 | 第25页 |
3.3.2 群落植物生活型分析方法 | 第25页 |
3.3.3 群落内物种重要值分析方法 | 第25页 |
3.3.4 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方法 | 第25-26页 |
3.3.5 群落搭配模式探究方法 | 第26页 |
3.3.6 生态位测度方法 | 第26页 |
3.3.7 种间联结性分析方法 | 第26-28页 |
3.3.8 空间分布格局分析方法 | 第28页 |
3.3.9 种群动态数量化方法 | 第28页 |
3.3.10 种群特征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方法 | 第28-30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0-56页 |
4.1 荷叶铁线蕨的分布现状 | 第30-32页 |
4.2 荷叶铁线蕨群落物种组成及区系分析 | 第32-36页 |
4.2.1 荷叶铁线蕨群落物种组成分析 | 第32-33页 |
4.2.2 荷叶铁线蕨群落生活型分析 | 第33-34页 |
4.2.3 荷叶铁线蕨群落植物区系分析 | 第34-35页 |
4.2.4 荷叶铁线蕨群落各样地植物区系相似性分析 | 第35-36页 |
4.3 荷叶铁线蕨群落特征分析 | 第36-49页 |
4.3.1 荷叶铁线蕨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 | 第36-38页 |
4.3.2 荷叶铁线蕨群落搭配分析 | 第38-39页 |
4.3.3 荷叶铁线蕨群落主要物种生态位分析 | 第39-43页 |
4.3.4 荷叶铁线蕨群落主要物种间联结性分析 | 第43-48页 |
4.3.5 荷叶铁线蕨群落主要物种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 第48-49页 |
4.4 荷叶铁线蕨种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关系 | 第49-56页 |
4.4.1 荷叶铁线蕨种群生境环境因子特征 | 第49-50页 |
4.4.2 荷叶铁线蕨种群生境环境因子的主成分分析 | 第50-52页 |
4.4.3 荷叶铁线蕨的种群特征分析 | 第52-54页 |
4.4.4 荷叶铁线蕨种群特征与主要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 第54-56页 |
第5章 结论与讨论 | 第56-62页 |
5.1 荷叶铁线蕨的分布现状分析 | 第56页 |
5.2 物种组成与区系分析 | 第56页 |
5.3 物种生活型及多样性分析 | 第56-57页 |
5.4 主要物种生态位与种间联结性分析 | 第57-58页 |
5.5 空间分布格局分析 | 第58页 |
5.6 荷叶铁线蕨种群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8-59页 |
5.7 荷叶铁线蕨群落存在的问题与保护对策 | 第59-61页 |
5.7.1 荷叶铁线蕨种群存在问题 | 第59-60页 |
5.7.2 荷叶铁线蕨种群的保护对策 | 第60-61页 |
5.8 不足与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8页 |
附录 | 第68-72页 |
附录Ⅰ 荷叶铁线蕨样地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在校期间发表文章和参与课题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