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交通运输经济论文--旅游经济论文--中国旅游事业论文--地方旅游事业论文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1章 绪论第10-22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2页
        1.1.1 文化自信成为新时代旅游发展需要第10-11页
        1.1.2 旅游消费市场对文化旅游产品提出新要求第11页
        1.1.3 国际文化旅游名城的助力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第11-12页
    1.2 研究意义第12-13页
        1.2.1 理论意义第12-13页
        1.2.2 实践意义第13页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3-19页
        1.3.1 国外研究综述第13-15页
        1.3.2 国内相关研究第15-19页
    1.4 研究思路和内容第19-20页
        1.4.1 研究思路第19页
        1.4.2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第20-22页
        1.5.1 研究方法第20页
        1.5.2 技术路线图第20-21页
        1.5.3 研究新颖点第21-22页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22-27页
    2.1 相关概念第22-24页
        2.1.1 文化第22-23页
        2.1.2 旅游资源第23页
        2.1.3 文化旅游资源第23-24页
        2.1.4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第24页
    2.2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理论基础第24-27页
        2.2.1 旅游区位理论第24-25页
        2.2.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第25页
        2.2.3 旅游合作竞争理论第25-26页
        2.2.4 旅游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6-27页
第3章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背景及现状分析第27-39页
    3.1 洛阳市整体区域概况第27-32页
        3.1.1 地理区位第27-28页
        3.1.2 交通区位第28页
        3.1.3 文化区位第28-29页
        3.1.4 历史沿革第29-30页
        3.1.5 社会经济发展第30-31页
        3.1.6 旅游业发展第31-32页
    3.2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第32-36页
        3.2.1 文化旅游形象新升级第32-33页
        3.2.2 历史文化旅游品牌逐具竞争力第33-35页
        3.2.3 文化旅游线路逐步开发第35页
        3.2.4 民俗风情文化旅游发展良好第35-36页
        3.2.5 文化旅游资源逐步开发成旅游商品第36页
    3.3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第36-39页
        3.3.1 开发区域缺乏统一规划第37页
        3.3.2 文化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组合性差第37页
        3.3.3 文化旅游资源保护和开发相矛盾第37-38页
        3.3.4 文化旅游市场竞争力不足第38-39页
第4章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评价第39-54页
    4.1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概况第39-42页
        4.1.1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形成环境第39-40页
        4.1.2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种类第40页
        4.1.3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空间分布特征第40-42页
    4.2 定性评价第42-43页
    4.3 定量评价第43-52页
        4.3.1 指标选取标准第43-46页
        4.3.2 指标评价权重的确定第46-48页
        4.3.3 评价指标灰色关联度分析第48-52页
    4.4 评价结果第52-53页
    4.5 本章小结第53-54页
第5章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策略第54-67页
    5.1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指导思想及开发原则第54-57页
        5.1.1 指导思想第54-55页
        5.1.2 开发原则第55-57页
    5.2 总体区域开发布局及形象定位第57-59页
        5.2.1 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总体区域布局第58-59页
        5.2.2 开发形象定位第59页
    5.3 洛阳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具体对策第59-67页
        5.3.1 合理规划市区文化旅游资源空间第59-61页
        5.3.2 提升市场核心竞争力第61-64页
        5.3.3 组合开发文化旅游产品第64-66页
        5.3.4 加强文化旅游资源保护第66-67页
结论第67-69页
致谢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第74-75页
附录第75-76页

论文共7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三阶段DEA的成都市旅游产业效率研究
下一篇:农旅融合视角下高县林湖村乡村旅游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