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3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2 研究目标与方法 | 第13-14页 |
1.2.1 研究目标 | 第13页 |
1.2.2 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1.3 论文结构安排 | 第14-15页 |
1.3.1 结构安排 | 第14页 |
1.3.2 技术路线 | 第14-15页 |
1.4 创新点 | 第15-17页 |
第2章 文献综述 | 第17-21页 |
2.1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7-18页 |
2.2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8-20页 |
2.3 文献评述 | 第20-21页 |
第3章 相关理论与评价方法 | 第21-26页 |
3.1 方法的选择 | 第21页 |
3.2 数据包络分析法(DEA) | 第21-26页 |
3.2.1 DEA方法的相关概念 | 第21-22页 |
3.2.2 规模报酬不变的DEA模型(CRS)——CCR模型 | 第22-24页 |
3.2.3 规模报酬可变的DEA模型(VRS)——BCC模型 | 第24-26页 |
第4章 旅游产业效率模型选取与指标确定 | 第26-36页 |
4.1 模型的选取 | 第26-28页 |
4.2 评价指标的确定 | 第28-33页 |
4.2.1 指标的选取 | 第28-30页 |
4.2.2 指标的解释 | 第30-33页 |
4.3 指标检验 | 第33-36页 |
4.3.1 描述性统计 | 第33-34页 |
4.3.2 变量同向性检验 | 第34-36页 |
第5章 成都市旅游产业效率实证分析 | 第36-55页 |
5.1 成都市旅游产业发展情况分析 | 第36-40页 |
5.2 一阶段:传统DEA模型分析 | 第40-44页 |
5.3 二阶段:SFA回归分析结果 | 第44-46页 |
5.4 三阶段:剔除环境变量后的DEA实证结果 | 第46-50页 |
5.5 一阶段和三阶段效率值比较分析 | 第50-55页 |
结论与建议 | 第55-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