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22页 |
1.1 国内外混凝土拱桥的发展状况 | 第8-12页 |
1.1.1 国外混凝土拱桥的发展状况 | 第8-10页 |
1.1.2 国内混凝土拱桥的发展状况 | 第10-12页 |
1.2 混凝土拱桥悬臂施工方法 | 第12-16页 |
1.2.1 悬臂拼装法 | 第13-14页 |
1.2.2 悬臂浇筑法 | 第14-16页 |
1.3 悬浇混凝土拱桥发展状况与施工控制研究状况 | 第16-20页 |
1.3.1 悬浇混凝土拱桥发展状况 | 第16-19页 |
1.3.2 悬浇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研究状况 | 第19-20页 |
1.4 本文选题的目的及意义 | 第20-21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第二章 悬浇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理论 | 第22-40页 |
2.1 悬浇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概述和要点 | 第22-26页 |
2.1.1 悬浇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概述 | 第22-23页 |
2.1.2 悬浇混凝土拱桥施工过程中的力学行为和受力特点 | 第23-24页 |
2.1.3 悬浇混凝土拱桥施工控制要点 | 第24-26页 |
2.2 线形控制法 | 第26-27页 |
2.3 应力平衡法 | 第27-33页 |
2.3.1 应力平衡法的基本原理 | 第27-33页 |
2.3.2 应力平衡法不足之处 | 第33页 |
2.4 带有预测机制的索力可行域改进算法 | 第33-39页 |
2.4.1 扣索张拉方案的选择 | 第34-35页 |
2.4.2 应力影响矩阵的生成 | 第35-36页 |
2.4.3 各种荷载产生的应力列向量的生成 | 第36页 |
2.4.4 索力可行域的计算 | 第36-38页 |
2.4.5 扣索张拉方式的判定 | 第38-39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悬臂浇筑与劲性骨架安装阶段应力控制分析 | 第40-94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40-41页 |
3.2 有限元建模要点 | 第41-44页 |
3.3 控制截面法 | 第44-48页 |
3.3.1 多控制截面法 | 第45-48页 |
3.3.2 双控制截面法 | 第48页 |
3.4 悬臂浇筑阶段应力影响分析 | 第48-81页 |
3.4.1 悬臂浇筑阶段扣索张拉方式及实际张拉值 | 第48-70页 |
3.4.2 悬臂浇筑施工阶段划分 | 第70-71页 |
3.4.3 悬臂浇筑阶段对扣索索力影响分析 | 第71-73页 |
3.4.4 悬臂浇筑阶段对拱圈应力影响分析 | 第73-81页 |
3.5 劲性骨架安装阶段应力影响分析 | 第81-91页 |
3.5.1 劲性骨架合龙前对拱圈应力影响分析 | 第81-89页 |
3.5.2 劲性骨架合龙后对拱圈应力影响分析 | 第89-91页 |
3.6 悬臂浇筑与劲性骨架施工阶段扣挂系统计算 | 第91-93页 |
3.6.1 交界墩应力计算 | 第91-92页 |
3.6.2 扣塔应力及纵向偏位计算 | 第92-93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第四章 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浇筑阶段应力控制分析 | 第94-122页 |
4.1 外包混凝土浇筑方式 | 第94-96页 |
4.1.1 分环分段法 | 第94-95页 |
4.1.2 连续浇筑法 | 第95-96页 |
4.1.3 整段浇筑法 | 第96页 |
4.2 外包混凝土浇筑阶段对悬浇段拱圈应力影响分析 | 第96-108页 |
4.2.1 外包混凝土浇筑阶段扣索张拉方式及实际张拉值 | 第96-99页 |
4.2.2 外包混凝土浇筑施工阶段划分 | 第99页 |
4.2.3 外包混凝土浇筑合龙前对悬浇段拱圈应力影响分析 | 第99-106页 |
4.2.4 外包混凝土浇筑合龙后对悬浇段拱圈应力影响分析 | 第106-108页 |
4.3 劲性骨架外包混凝土浇筑阶段对其自身应力影响分析 | 第108-116页 |
4.3.1 外包混凝土浇筑阶段对劲性骨架应力影响分析 | 第108-111页 |
4.3.2 外包混凝土浇筑阶段对自身应力影响分析 | 第111-116页 |
4.4 外包混凝土浇筑阶段扣挂系统计算 | 第116-118页 |
4.4.1 交界墩应力计算 | 第116页 |
4.4.2 扣塔应力及纵向偏位计算 | 第116-118页 |
4.5 成拱松索后内力与线形 | 第118-120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120-122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22-124页 |
5.1 本文取得的主要成果 | 第122页 |
5.2 有待解决的问题 | 第122-124页 |
致谢 | 第124-125页 |
参考文献 | 第125-128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12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