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 | 第14-15页 |
第2章 在职消费与生命周期理论与文献综述 | 第15-29页 |
2.1 在职消费与企业生命周期概述 | 第15-20页 |
2.1.1 在职消费内涵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2.1.2 在职消费计量方法文献综述 | 第16-19页 |
2.1.3 生命周期划分方法文献综述 | 第19-20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0-23页 |
2.2.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1-22页 |
2.2.2 自由现金流量理论 | 第22-23页 |
2.2.3 激励理论 | 第23页 |
2.3 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文献综述 | 第23-27页 |
2.3.1 在职消费的“代理观” | 第23-25页 |
2.3.2 在职消费的“效率观” | 第25-26页 |
2.3.3 文献评价 | 第26-27页 |
2.4 各生命周期阶段特征及其对在职消费与企业业绩的影响 | 第27-29页 |
第3章 研究设计 | 第29-42页 |
3.1 样本选取与数据来源 | 第29-30页 |
3.1.1 数据来源 | 第29页 |
3.1.2 样本选取 | 第29-30页 |
3.2 样本生命周期划分 | 第30-33页 |
3.2.1 生命周期划分依据 | 第30-33页 |
3.2.2 生命周期划分结果 | 第33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3-36页 |
3.4 变量选取 | 第36-41页 |
3.4.1 因变量选取 | 第36页 |
3.4.2 自变量选取 | 第36-37页 |
3.4.3 控制变量选取 | 第37-41页 |
3.5 模型建立 | 第41-42页 |
第4章 全样本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检验 | 第42-50页 |
4.1 描述性分析 | 第42-45页 |
4.1.1 因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2-43页 |
4.1.2 自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 第43页 |
4.1.3 控制变量描述性分析 | 第43-45页 |
4.2 相关性分析 | 第45-47页 |
4.3 回归分析 | 第47页 |
4.4 实证研究结论 | 第47-50页 |
第5章 不同生命周期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检验 | 第50-75页 |
5.1 成长期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检验 | 第50-58页 |
5.1.1 描述性分析 | 第50-53页 |
5.1.2 相关性分析 | 第53-54页 |
5.1.3 回归分析 | 第54-56页 |
5.1.4 稳健性检验 | 第56-57页 |
5.1.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5.2 成熟期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检验 | 第58-66页 |
5.2.1 描述性分析 | 第58-61页 |
5.2.2 相关性分析 | 第61-62页 |
5.2.3 回归分析 | 第62-63页 |
5.2.4 稳健性检验 | 第63-65页 |
5.2.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65-66页 |
5.3 衰退期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检验 | 第66-75页 |
5.3.1 描述性分析 | 第66-69页 |
5.3.2 相关性分析 | 第69-70页 |
5.3.3 回归分析 | 第70-72页 |
5.3.4 稳健性检验 | 第72-73页 |
5.3.5 实证研究结论 | 第73-75页 |
第6章 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比较分析 | 第75-84页 |
6.1 全样本与各阶段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比较 | 第75-78页 |
6.1.1 全样本与成长期的比较 | 第75-76页 |
6.1.2 全样本与成熟期、衰退期的比较 | 第76-78页 |
6.2 不同生命周期阶段在职消费对企业业绩影响的比较 | 第78-81页 |
6.2.1 成长期与成熟期、衰退期的比较 | 第78-80页 |
6.2.2 成熟期与衰退期的比较 | 第80-81页 |
6.3 结论与建议 | 第81-84页 |
6.3.1 研究结论 | 第81-82页 |
6.3.2 政策建议 | 第82-84页 |
第7章 研究展望 | 第84-87页 |
7.1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 | 第84-85页 |
7.2 本文创新性与局限性 | 第85-86页 |
7.2.1 本文创新点 | 第85页 |
7.2.2 本文局限性 | 第85-86页 |
7.3 未来研究展望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1页 |
致谢 | 第9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