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8-10页
    1.1 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理论意义第8页
        1.2.2 现实意义第8-9页
    1.3 研究方法第9-10页
2 证明责任分配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语境解读第10-15页
    2.1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基本定义第10-11页
        2.1.1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内涵第10-11页
        2.1.2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的特征第11页
    2.2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剖析第11-15页
        2.2.1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的含义第11-12页
        2.2.2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内容第12-13页
        2.2.3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意义第13-15页
3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现状分析第15-27页
    3.1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立法解析第15-20页
        3.1.1 民事诉讼中证明责任分配的一般规则第15-16页
        3.1.2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第16-18页
        3.1.3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立法特点第18-20页
    3.2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司法分析第20-24页
        3.2.1 具体适用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实践第21-23页
        3.2.2 适用当事人行为证明责任的实践第23-24页
    3.3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不足检讨第24-27页
        3.3.1 分配规定零散且适用不一第24-25页
        3.3.2 证明责任倒置适用存在缺陷第25-26页
        3.3.3 因果关系的证明规则缺乏第26-27页
4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比较法考察第27-32页
    4.1 大陆法系国家因果关系推定方法的适用第27-28页
    4.2 普通法系国家环境公益诉讼证明责任的分配第28-29页
    4.3 从比较法考察中得到的启示第29-32页
        4.3.1 关于因果关系的承担主体第30页
        4.3.2 关于证明标准的专门规定第30页
        4.3.3 关于因果关系的认定方法第30-32页
5 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完善第32-43页
    5.1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原则的确立第32-34页
        5.1.1 环境风险预防原则第32-33页
        5.1.2 利益衡平原则第33页
        5.1.3 效率与公正同等原则第33-34页
    5.2 厘清不同类型原告主体与证明责任分配的关系第34-36页
        5.2.1 环保组织作为原告第34-35页
        5.2.2 公权力机关作为原告第35-36页
    5.3 构建以因果关系推定为核心的证明责任分配体系第36-39页
        5.3.1 损害行为的证明责任及标准第36-37页
        5.3.2 损害结果的证明责任及标准第37页
        5.3.3 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及标准第37-38页
        5.3.4 免责事由的证明责任及标准第38-39页
    5.4 证明责任分配的其他配套制度第39-43页
        5.4.1 妥善运用证明妨碍制度第39-40页
        5.4.2 完善环境损害鉴定制度第40-41页
        5.4.3 健全环境信息公开制度第41-43页
结语第43-44页
参考文献第44-47页
个人简介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电信业互联协议法律问题研究
下一篇:检察机关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程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