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7页 |
中文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1 绪论 | 第19-4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9-24页 |
1.2 相关概念 | 第24-25页 |
1.2.1 云环境的概念及内涵 | 第24页 |
1.2.2 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的定义 | 第24-2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5-26页 |
1.4 国内外文献综述 | 第26-40页 |
1.4.1 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相关问题的研究分析 | 第27-35页 |
1.4.2 铁路物流化改革相关研究分析 | 第35页 |
1.4.3 铁路云计算应用相关研究分析 | 第35-39页 |
1.4.4 文献综述总结 | 第39-40页 |
1.5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40-43页 |
2 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设计及云平台构建理论分析 | 第43-79页 |
2.1 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设计理论 | 第43-54页 |
2.1.1 货物运输规划流程 | 第43-44页 |
2.1.2 产品背景概述 | 第44-48页 |
2.1.3 产品设计原则 | 第48-49页 |
2.1.4 产品设计流程 | 第49-50页 |
2.1.5 云环境在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设计中的应用分析 | 第50-54页 |
2.2 基于云平台的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运输组织模式分析 | 第54-63页 |
2.2.1 自建接取送达模式 | 第56页 |
2.2.2 外包接取送达模式 | 第56-58页 |
2.2.3 两种模式的经济效益分析 | 第58-63页 |
2.3 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云平台构建分析 | 第63-77页 |
2.3.1 云平台架构设计 | 第66-69页 |
2.3.2 云平台功能设计 | 第69-74页 |
2.3.3 云平台收益分析 | 第74-7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3 铁路“门到门”货运服务网络构建方法研究 | 第79-101页 |
3.1 相关概念 | 第80-81页 |
3.2 基于云聚类的铁路“门到门”货运服务网络构建方法 | 第81-83页 |
3.3 基于优化模型的铁路“门到门”货运服务网络构建方法 | 第83-86页 |
3.4 铁路“门到门”货运服务网络构建评价方法 | 第86-91页 |
3.5 算例分析 | 第91-99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99-101页 |
4 铁路“门到门”货运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方法研究 | 第101-115页 |
4.1 符号定义 | 第101-102页 |
4.2 铁路“门到门”货运服务网络流量分配理论 | 第102-106页 |
4.3 时空服务网络下的K短路搜索算法 | 第106-107页 |
4.4 铁路“门到门”货运服务网络流量分配模型 | 第107-109页 |
4.5 基于云计算的流量分配求解方法框架 | 第109-110页 |
4.6 算例分析 | 第110-114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114-115页 |
5 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设计方法研究 | 第115-131页 |
5.1 符号定义 | 第115-117页 |
5.2 产品设计理论 | 第117-118页 |
5.3 产品备选集生成策略 | 第118-120页 |
5.4 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设计数学优化模型 | 第120-123页 |
5.5 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设计求解方法框架 | 第123-124页 |
5.6 算例分析 | 第124-129页 |
5.7 本章小结 | 第129-131页 |
6 案例分析 | 第131-157页 |
6.1 案例背景 | 第131-132页 |
6.2 铁路列车运行大数据分析 | 第132-136页 |
6.3 京广线铁路货运需求数据预处理 | 第136-142页 |
6.4 京广线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分析 | 第142-154页 |
6.4.1 京广线铁路“门到门”货运服务网络构建分析 | 第142-148页 |
6.4.2 京广线铁路“门到门”货运产品分析 | 第148-154页 |
6.5 大规模测试分析 | 第154-155页 |
6.6 本章小结 | 第155-157页 |
7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157-16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157-158页 |
7.2 创新点 | 第158-159页 |
7.3 研究展望 | 第159-161页 |
参考文献 | 第161-171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71-17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