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绪论 | 第13-31页 |
1.1 引言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6页 |
1.2.1 隧道抗震计算理论研究 | 第15-18页 |
1.2.2 震害原型观测研究 | 第18-19页 |
1.2.3 断层错动引发的破裂研究 | 第19-22页 |
1.2.4 穿越活动断层隧道抗震研究 | 第22-24页 |
1.2.5 隧道抗震措施研究 | 第24-26页 |
1.3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 第26-27页 |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创新点 | 第27-31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27-2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28-29页 |
1.4.3 创新点 | 第29-31页 |
2 活动断裂对隧道工程危害性分析 | 第31-67页 |
2.1 汶川地震震害分析 | 第31-46页 |
2.1.1 汶川地震铁路隧道震害 | 第32-35页 |
2.1.2 汶川地震公路隧道震害 | 第35-38页 |
2.1.3 汶川地震隧道破坏与断层相关性分析 | 第38-46页 |
2.2 其它典型工程震害分析 | 第46-50页 |
2.2.1 其它典型地下工程震害 | 第46-48页 |
2.2.2 其它典型地下工程震害分析 | 第48-50页 |
2.3 断层与隧道震害关系分析 | 第50-55页 |
2.3.1 隧道震害与断层相关性分析 | 第50-51页 |
2.3.2 隧道薄弱部位震害分析 | 第51-55页 |
2.4 活动断层震级与破裂参数相关性研究 | 第55-66页 |
2.4.1 经典破裂关系公式 | 第55-57页 |
2.4.2 适用于中国西部地区的破裂公式 | 第57-66页 |
2.5 小结 | 第66-67页 |
3 穿越断裂山岭隧道破坏机理理论分析 | 第67-101页 |
3.1 活动断裂带位错量纵向分布研究 | 第67-76页 |
3.1.1 断层及隧道参数选取 | 第68-69页 |
3.1.2 活动断裂带位错量纵向分布—解析解方法 | 第69-73页 |
3.1.3 活动断裂带位错量纵向分布—数值方法 | 第73-76页 |
3.2 穿越活动断裂隧道破坏机理分析 | 第76-100页 |
3.2.1 穿越活动断裂隧道破坏机理理论计算研究 | 第77-83页 |
3.2.2 穿越活动断裂隧道破坏机理数值计算研究 | 第83-100页 |
3.3 小结 | 第100-101页 |
4 穿越活动断裂山岭隧道破坏机理试验研究 | 第101-118页 |
4.1 试验内容及背景 | 第101页 |
4.2 试验设计 | 第101-110页 |
4.2.1 试验装置 | 第101-103页 |
4.2.2 模型相似准则和参数设计 | 第103-104页 |
4.2.3 试验材料 | 第104-108页 |
4.2.4 监测断面和测点的设置 | 第108-109页 |
4.2.5 试验实施步骤 | 第109-110页 |
4.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10-116页 |
4.4 小结 | 第116-118页 |
5 穿越活动断裂山岭隧道抗位错方法研究 | 第118-137页 |
5.1 研究的基本原则与内容 | 第118页 |
5.2 设防震级和位错量研究 | 第118-121页 |
5.2.1 设防错动量研究 | 第118-119页 |
5.2.2 设防震级研究 | 第119-120页 |
5.2.3 设防震级和位错量研究小结 | 第120-121页 |
5.3 隧道穿越活动断裂设防距离研究 | 第121-124页 |
5.4 抗位错隧道结构优选研究 | 第124-127页 |
5.5 隧道纵向抗位错组合变形缝设置方法研究 | 第127-135页 |
5.5.1 抗位错组合变形缝机理 | 第127-128页 |
5.5.2 抗位错组合变形定量设置计算公式推导 | 第128-133页 |
5.5.3 具体抗位错组合变形缝构造 | 第133-135页 |
5.6 小结 | 第135-137页 |
6 穿越活动断裂山岭隧道抗位错方法验证分析 | 第137-172页 |
6.1 隧道穿越活动断裂抗位错措施设计方法数值验证 | 第137-141页 |
6.1.1 计算工况及模型概况 | 第137-138页 |
6.1.2 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 第138-141页 |
6.2 穿越活动断裂隧道抗位错组合缝有效性模型试验研究 | 第141-160页 |
6.2.1 试验概况及参数选择 | 第141-143页 |
6.2.2 试验实施 | 第143-145页 |
6.2.3 试验结果分析 | 第145-159页 |
6.2.4 模型试验小结 | 第159-160页 |
6.3 穿越活动断裂隧道抗位错措施现场工程试验监测 | 第160-171页 |
6.3.1 试验背景 | 第160页 |
6.3.2 试验点工程概况 | 第160页 |
6.3.3 主要抗位错措施 | 第160-161页 |
6.3.4 试验实施方案 | 第161-163页 |
6.3.5 现场实施 | 第163-166页 |
6.3.6 试验段衬砌材料控制标准 | 第166-167页 |
6.3.7 监测结果及分析 | 第167-171页 |
6.4 小结 | 第171-172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72-177页 |
7.1 结论 | 第172-175页 |
7.2 展望 | 第175-177页 |
参考文献 | 第177-185页 |
作者简历及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85-189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