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自然与人文的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景观设计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研究现状总结 | 第17页 |
1.3 问题的提出 | 第17-18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1.4.1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页 |
1.4.2 技术路线 | 第18-20页 |
第二章 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景观形象定位研究 | 第20-37页 |
2.1 旅游公路相关概念及设计理论分析 | 第20-24页 |
2.1.1 旅游公路相关概念 | 第20-22页 |
2.1.2 相关理论基础 | 第22-24页 |
2.2 项目背景及工程概况 | 第24-25页 |
2.2.1 项目背景 | 第24页 |
2.2.2 工程概况 | 第24-25页 |
2.3 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自然与人文特性研究 | 第25-34页 |
2.3.1 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自然特性研究 | 第25-28页 |
2.3.2 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人文特性研究 | 第28-32页 |
2.3.3 区域景观资源 | 第32-34页 |
2.4 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景观形象定位 | 第34-36页 |
2.4.1 项目SWOT分析 | 第34-35页 |
2.4.2 景观形象定位 | 第35-3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景观分区营造方法研究 | 第37-62页 |
3.1 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景观段落划分 | 第37-43页 |
3.1.1 景观元素提取和分类 | 第37-38页 |
3.1.2 景观主体区段划分 | 第38-42页 |
3.1.3 区段景观设计元素来源分析 | 第42-43页 |
3.2 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分区景观营造 | 第43-58页 |
3.2.1 景观节点设计理论 | 第43-44页 |
3.2.2 分区景观营造研究 | 第44-58页 |
3.3 景观方案评价 | 第58-61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四章 大山包旅游一级公路绿化策略研究 | 第62-77页 |
4.1 绿化原则及理念 | 第62-63页 |
4.2 绿化植物配置 | 第63-65页 |
4.2.1 植物配置原则 | 第63-64页 |
4.2.2 植物的选择 | 第64-65页 |
4.3 中央分隔带绿化策略 | 第65-70页 |
4.3.1 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原则 | 第66页 |
4.3.2 项目区中央分隔带绿化策略 | 第66-70页 |
4.4 边坡绿化策略 | 第70-76页 |
4.4.1 边坡景观形式 | 第70-73页 |
4.4.2 项目区边坡绿化策略 | 第73-7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6-77页 |
第五章 昭璞绿道景观设计研究 | 第77-90页 |
5.1 工程概况 | 第77页 |
5.2 昭璞绿道线位设计 | 第77-81页 |
5.3 昭璞绿道景观设计 | 第81-87页 |
5.3.1 绿道景观设计原则 | 第81-82页 |
5.3.2 昭璞绿道景观设计 | 第82-87页 |
5.4 绿道铺装颜色选择 | 第87-89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9-90页 |
结论与展望 | 第90-93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90-92页 |
研究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97-98页 |
致谢 | 第9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