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4-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1 引言 | 第13-2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5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5-17页 |
1.3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3.1 课题来源 | 第17页 |
1.3.2 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1页 |
1.5 主要创新点 | 第21-23页 |
2 相关文献研究及理论基础 | 第23-40页 |
2.1 开源社区特征指标及研究综述 | 第23-31页 |
2.1.1 社区网络特征指标 | 第23-27页 |
2.1.2 社区结构特征研究 | 第27-29页 |
2.1.3 社区用户特征研究 | 第29-31页 |
2.2 知识协作研究综述 | 第31-33页 |
2.3 鲁棒性研究综述 | 第33-36页 |
2.4 关键节点排序研究综述 | 第36-37页 |
2.5 意见领袖研究综述 | 第37-40页 |
3 开源产品社区知识协作网络动态鲁棒性问题的总体分析框架 | 第40-47页 |
3.1 开源产品社区运行机制分析 | 第40-43页 |
3.1.1 开源产品社区的运行过程介绍 | 第40-41页 |
3.1.2 开源产品社区的运行特点 | 第41-43页 |
3.2 知识协作网络动态鲁棒性的要素分析 | 第43-44页 |
3.3 开源产品社区动态鲁棒性研究问题总体分析框架 | 第44-4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4 单项目知识协作网络的动态鲁棒性分析 | 第47-64页 |
4.1 单项目知识协作网络的构建及拓扑结构特征分析 | 第47-50页 |
4.2 参与单项目的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 第50-53页 |
4.2.1 加入行为 | 第51-52页 |
4.2.2 退出行为 | 第52-53页 |
4.3 鲁棒性评价指标 | 第53-54页 |
4.4 用户流失策略 | 第54-56页 |
4.5 基于不同时期的知识协作网络动态鲁棒性分析 | 第56-62页 |
4.5.1 网络A在5种节点流失方式下的鲁棒性 | 第56-57页 |
4.5.2 网络B在5种节点流失方式下的鲁棒性 | 第57-58页 |
4.5.3 网络C在5种节点流失方式下的鲁棒性 | 第58-60页 |
4.5.4 网络B和C在RB RB,RD和RA节点流失方式下的鲁棒性 | 第60-62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5 开源产品社区多项目知识协作网络的动态鲁棒性分析 | 第64-97页 |
5.1 多项目知识协作网络构建及网络拓扑结构特征分析 | 第64-71页 |
5.1.1 知识协作网络构建及其拓扑特征 | 第64-70页 |
5.1.2 知识协作网络演化特征 | 第70-71页 |
5.2 社区用户聚类分析 | 第71-76页 |
5.2.1 参数计算 | 第72-73页 |
5.2.2 用户聚类指标 | 第73-75页 |
5.2.3 聚类结果 | 第75-76页 |
5.3 多个项目网络中用户行为特征分析 | 第76-79页 |
5.3.1 加入行为 | 第77-78页 |
5.3.2 退出行为 | 第78-79页 |
5.4 鲁棒性评价指标 | 第79-81页 |
5.5 用户流失策略 | 第81-83页 |
5.6 鲁棒性仿真流程图 | 第83页 |
5.7 鲁棒性仿真分析参数设置 | 第83-84页 |
5.8 基于不同时期的知识协作网络动态鲁棒性分析 | 第84-96页 |
5.8.1 网络D在4种节点流失策略下的鲁棒性 | 第84-88页 |
5.8.2 网络E在4种节点流失策略下的鲁棒性 | 第88-91页 |
5.8.3 网络F在4种节点流失策略下的鲁棒性 | 第91-96页 |
5.9 本章小结 | 第96-97页 |
6 追随效应下多项目知识协作网络鲁棒性分析 | 第97-111页 |
6.1 开源产品社区中的追随效应分析 | 第97-99页 |
6.2 意见领袖及其追随者识别 | 第99-105页 |
6.3 用户流失策略 | 第105页 |
6.4 结果分析 | 第105-109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09-111页 |
7 结论与展望 | 第111-115页 |
7.1 论文总结 | 第111-112页 |
7.2 未来研究展望 | 第112-115页 |
参考文献 | 第115-127页 |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 第127-131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13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