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地质学论文--岩石学论文--岩石分类论文--岩浆岩(火成岩)论文--侵入岩、深成岩论文

南岭诸广山地区中生代花岗岩成因及其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及选题依据第13-17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19页
    1.3 研究内容和目的第19-21页
    1.4 论文工作量第21页
    1.5 论文主要创新点第21-23页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23-29页
    2.1 大地构造格架第23-24页
    2.2 南岭地区地质背景第24-27页
    2.3 南岭中段岩浆活动概况第27-29页
第三章 分析方法第29-32页
    3.1 锆石原位U-Pb年代学、微量元素和Hf同位素第29-30页
    3.2 斜长石和白云母的电子探针分析第30页
    3.3 全岩主、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第30-32页
第四章 印支期花岗岩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第32-110页
    4.1 诸广山外围印支期A型花岗岩成因第33-46页
        4.1.1 岩体地质与岩相学第33-35页
        4.1.2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第35-36页
        4.1.3 地球化学特征第36-40页
        4.1.4 岩浆初始温度、水含量和压力第40-43页
        4.1.5 岩石类型归属第43-44页
        4.1.6 源区特征第44-45页
        4.1.7 岩浆活动的热源第45-46页
    4.2 诸广山印支期花岗岩成因第46-69页
        4.2.1 岩体概况和岩相学第46-48页
        4.2.2 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第48-52页
        4.2.3 地球化学特征第52-58页
        4.2.4 对岩浆稳压条件的限定第58-62页
        4.2.5 源区特征及岩石成因第62-69页
    4.3 对南岭地区构造环境(从中-晚二叠世到三叠纪)的约束第69-76页
        4.3.1 中-晚二叠世第69-71页
        4.3.2 晚二叠世末-三叠纪第71-76页
    4.4 本章小结第76-78页
    附本章分析数据表格第78-110页
第五章 燕山期花岗岩成因及其地球动力学意义第110-157页
    5.1 诸广山燕山早期花岗岩成因第110-125页
        5.1.1 岩体概况及岩相学特征第111-113页
        5.1.2 锆石U-Pb年代学第113-114页
        5.1.3 地球化学特征第114-119页
        5.1.4 岩石成因第119-125页
    5.2 诸广山南侧燕山晚期灵溪埃达克质岩成因及其意义第125-140页
        5.2.1 岩体概况及岩相学特征第127页
        5.2.2 锆石U-Pb年代学第127-128页
        5.2.3 地球化学特征第128-133页
        5.2.4 岩石成因第133-137页
        5.2.5 地球动力学意义第137-140页
    5.3 本章小结第140-141页
    附本章分析数据表格第141-157页
第六章 研究区花岗岩性质对铀成矿作用的启示第157-166页
    6.1 诸广山产铀花岗岩特征对铀成矿的制约第158-163页
        6.1.1 花岗岩源岩组成对产铀能力的制约第159-160页
        6.1.2 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对产铀能力的制约第160-163页
    6.2 华南印支期A型花岗岩产铀潜力分析第163-165页
    6.3 本章小结第165-166页
第七章 主要结论第166-168页
致谢第168-169页
参考文献第169-191页
已发表论文情况第191-192页

论文共19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光功能有机分子的结构设计、合成及其性质研究
下一篇:新型Mg-Zn-Al-Sm/Mn镁合金的组织、性能及其强化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