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教学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10页 |
1.1.1 新课改后我国教育现状 | 第8页 |
1.1.2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教育价值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1.3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解题方法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 研究问题 | 第10-11页 |
1.3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1.3.1 研究目的 | 第11页 |
1.3.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 教学研究相关理论 | 第13-15页 |
1.5.1 迁移理论 | 第13页 |
1.5.2 建构主义理论 | 第13-14页 |
1.5.3 脑科学理论 | 第14-15页 |
第二章 在高中学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必要性与意义 | 第15-24页 |
2.1 培养和发展高中生的能力与素养 | 第15-18页 |
2.1.1 锻炼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 | 第15-17页 |
2.1.2 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激发与锻炼 | 第17-18页 |
2.2 加强高中生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 | 第18-22页 |
2.2.1 助于学生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 | 第19-20页 |
2.2.2 加强学生化归思想的掌握 | 第20-22页 |
2.2.3 加强学生类比思想的掌握 | 第22页 |
2.3 为大学学科的学习打下坚固基础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教学要求与高考真题分析 | 第24-34页 |
3.1 选修4-4教材的基本内容 | 第24-26页 |
3.1.1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内容知识 | 第24-25页 |
3.1.2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要求 | 第25-26页 |
3.2 近年来高考试题在此模块的考查分析 | 第26-34页 |
3.2.1 高考试题中本模块知识考查特点 | 第26-31页 |
3.2.2 学习与复习过程中几点建议 | 第31-34页 |
第四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学与教现状调查 | 第34-42页 |
4.1 学生学习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34-38页 |
4.1.1 关于学生学习现状调查 | 第34页 |
4.1.2 学生学习调查分析 | 第34-38页 |
4.2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分析 | 第38-42页 |
4.2.1 关于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 第38页 |
4.2.2 教师教学调查分析 | 第38-41页 |
4.2.3 对调查结果给出建议 | 第41-42页 |
第五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 第42-48页 |
5.1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的教学 | 第42-44页 |
5.2 HPM视角下的课堂教学 | 第44-46页 |
5.3 极坐标应用意识与参数几何意义的加强 | 第46-48页 |
总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附录 | 第51-53页 |
致谢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