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国内外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 第12-17页 |
1.2.1 国际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2.2 国内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1.2.3 秦岭树轮气候学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1.3 Biome-BGC模型与树木年轮结合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8-19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研究区自然地理概况树木年轮学简介 | 第20-24页 |
2.1 气候特征 | 第20页 |
2.2 地形地貌特征 | 第20-21页 |
2.3 土壤特征 | 第21页 |
2.4 植被特征 | 第21页 |
2.5 水文特征 | 第21-22页 |
2.6 树木年轮学的基本原理 | 第22-24页 |
第三章 树木年轮年表建立 | 第24-28页 |
3.1 采样工作及年表建立 | 第24-26页 |
3.1.1 野外采样及样本的预处理 | 第24-26页 |
3.1.2 树轮年表的建立 | 第26页 |
3.2 树轮资料的收集及基本信息 | 第26-28页 |
第四章 秦岭地区树轮面域气候重建 | 第28-40页 |
4.1 区域点对点气候重建 | 第28-33页 |
4.1.1 数据和方法 | 第28-31页 |
4.1.2 树轮数据与气象数据的相关响应分析 | 第31-32页 |
4.1.3 点对点气温重建及检验 | 第32-33页 |
4.2 秦岭气温的面域重建 | 第33-38页 |
4.2.1 基于时间序列的秦岭历史气温重建及变化分析 | 第33-35页 |
4.2.2 基于空间的秦岭面域气温重建及变化分析 | 第35-38页 |
4.3 秦岭重建历史气温的空间差异研究 | 第38-40页 |
4.3.1 秦岭南北坡气候坡向差异研究 | 第38-39页 |
4.3.2 重建气温与其他地区重建记录的对比研究 | 第39-40页 |
第五章 秦岭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NPP模拟及与树轮的相关研究 | 第40-52页 |
5.1 BIOME-BGC模型介绍、模型输入数据及运行方法 | 第40-43页 |
5.1.1 BIOME-BGC模型介绍 | 第40-41页 |
5.1.2 BIOME-BGC模型输入数据 | 第41-43页 |
5.1.3 BIOME-BGC模型运行方法 | 第43页 |
5.2 秦岭太白山太白红杉林的NPP模拟及验证 | 第43-46页 |
5.2.1 太白红杉林的NPP模拟结果 | 第43页 |
5.2.2 模拟结果与其它研究的对比与分析 | 第43页 |
5.2.3 遥感数据对模拟结果的验证 | 第43-44页 |
5.2.4 树木年轮宽度对模拟结果的验证 | 第44-46页 |
5.3 太白山树轮标准年表、模型模拟NPP值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46-49页 |
5.3.1 太白山树轮标准年表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分析 | 第46-47页 |
5.3.2 NPP模拟值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分析 | 第47-49页 |
5.4 NPP模拟结果的分析 | 第49-50页 |
5.5 模型的适用性与不确定性 | 第50-52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2-56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52-53页 |
6.2 存在问题与展望 | 第53-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的成果 | 第67-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