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废物处理与综合利用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废水的处理与利用论文

混凝—磷酸铵镁沉淀法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9页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8-9页
    1.2 垃圾渗滤液处理技术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物理化学处理法第9-11页
        1.2.2 生物处理法第11-12页
        1.2.3 土地处理法第12-13页
    1.3 混凝沉淀法及其应用进展第13-14页
    1.4 磷酸铵镁沉淀法及其应用进展第14-17页
    1.5 本课题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第17-18页
    1.6 技术路线第18-19页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9-24页
    2.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19-21页
        2.1.1 实验试剂第19-20页
        2.1.2 实验仪器第20页
        2.1.3 实验用水第20-21页
    2.2 试验方法第21-22页
        2.2.1 混凝试验第21页
        2.2.2 MAP试验第21-22页
    2.3 分析方法第22-24页
        2.3.1 水质指标分析第22页
        2.3.2 鸟粪石纯度分析第22-23页
        2.3.3 鸟粪石价格分析第23-24页
第3章 混凝沉淀处理垃圾渗滤液性能研究第24-45页
    3.1 引言第24页
    3.2 常规混凝沉淀处理垃圾渗滤液第24-27页
        3.2.1 混凝剂投加量对混凝效果影响第24-25页
        3.2.2 混凝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25-27页
    3.3 强化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第27-31页
        3.3.1 混凝剂投加方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27-28页
        3.3.2 混凝剂复配比例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28页
        3.3.3 复配混凝剂投量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28-29页
        3.3.4 混凝pH值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29-30页
        3.3.5 复配混凝剂与单一混凝剂混凝效果对比第30-31页
    3.4 新型两次混凝工艺第31-36页
        3.4.1 对比一次混凝与两次混凝处理垃圾渗滤液第31-32页
        3.4.2 两次混凝不同投量比例对混凝效果的影响第32-36页
    3.5 两次混凝电位分析第36-37页
    3.6 两次混凝处理不同水质渗滤液的效果第37-43页
        3.6.1 两次处理稀释 3 倍渗滤液的效果第37-40页
        3.6.2 两次处理稀释 10 倍渗滤液的效果第40-43页
    3.7 本章小结第43-45页
第4章 磷酸铵镁沉淀处理垃圾渗滤液第45-58页
    4.1 引言第45页
    4.2 常规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第45-50页
        4.2.1 PO_4~(3-)投加比例的影响第45-46页
        4.2.2 Mg~(2+)投加比例的影响第46-47页
        4.2.3 pH值的影响第47-49页
        4.2.4 反应时间的影响第49页
        4.2.5 沉淀时间的影响第49-50页
    4.3 浓缩海水MAP法处理垃圾渗滤液第50-53页
        4.3.1 浓缩海水投加比例的影响第50-52页
        4.3.2 PO_4~(3-)投加比例的影响第52-53页
        4.3.3 海水MAP法节约的经济成本分析第53页
    4.4 海水共存离子对MAP法的影响第53-56页
        4.4.1 Ca~(2+)浓度的影响第54-55页
        4.4.2 Na~+浓度的影响第55-56页
        4.4.3 K~+浓度的影响第56页
    4.5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结论第58-59页
参考文献第59-63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第63-65页
致谢第65页

论文共6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动态微生物隔膜微生物电化学系统构建及水处理效能研究
下一篇:降解汉麻木质素真菌的筛选及复合菌群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