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10页 |
前言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基本理论 | 第15-23页 |
第一节 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概念和特点 | 第15-20页 |
一、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概念 | 第15-18页 |
二、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特点 | 第18-20页 |
第二节 加强经济法责任立法规制垄断行为的必要性 | 第20-23页 |
一、以经济法责任规制垄断行为有充分的理论依据 | 第21页 |
二、以经济法责任规制垄断行为具有现实紧迫性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我国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现行立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 第23-33页 |
第一节 我国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立法现状 | 第23-27页 |
一、关于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可诉性的立法 | 第23-25页 |
二、关于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起诉主体的立法 | 第25-26页 |
三、关于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举证责任分配的立法 | 第26-27页 |
四、关于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承担方式的立法 | 第27页 |
第二节 我国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7-33页 |
一、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可诉性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8-29页 |
二、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起诉主体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9-30页 |
三、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举证责任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0-31页 |
四、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责任承担方式立法中存在的问题 | 第31-33页 |
第三章 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问题的比较法研究 | 第33-42页 |
第一节 域外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立法概况 | 第33-37页 |
一、美国反垄断法经济法责任立法概况 | 第33-35页 |
二、日本反垄断法经济法责任立法概况 | 第35-36页 |
三、我国台湾地区反垄断法经济法责任立法概况 | 第36-37页 |
第二节 域外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借鉴 | 第37-42页 |
一、域外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可诉性借鉴 | 第38页 |
二、域外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起诉主体的借鉴 | 第38-39页 |
三、域外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举证责任的借鉴 | 第39-40页 |
四、域外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的责任承担方式的借鉴 | 第40-42页 |
第四章 完善我国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立法的建议 | 第42-51页 |
第一节 完善我国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可诉性立法的建议 | 第42-43页 |
一、明确反垄断诉讼的特殊性,构建完整的反垄断诉讼程序 | 第42页 |
二、通过司法程序制止行政垄断 | 第42-43页 |
三、提高和保证司法在反垄断活动中的权威性 | 第43页 |
第二节 完善我国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起诉主体立法的建议 | 第43-46页 |
一、确定经营者的起诉主体资格 | 第44页 |
二、确定间接购买者尤其是消费者的起诉主体资格 | 第44-45页 |
三、明确行业协会和消费者组织提起公益诉讼的主体资格 | 第45页 |
四、引入检察机关提起诉讼 | 第45-46页 |
第三节 完善我国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举证责任立法的建议 | 第46-47页 |
一、在经营者主体和社会团体提起的反垄断诉讼中原告无需证明主观故意 | 第46页 |
二、在间接受害者尤其是消费者提起的反垄断诉讼中减轻原告证明主观故意的难度 | 第46-47页 |
三、根据诉求确定检察机关的证明责任 | 第47页 |
第四节 我国垄断行为经济法责任承担方式的建议 | 第47-51页 |
一、补充民事责任形式 | 第48页 |
二、建立惩罚性赔偿责任制度 | 第48页 |
三、强化行政制裁,完善行政罚款制度 | 第48-49页 |
四、设立垄断罪条款,区分运用罚金与徒刑 | 第49页 |
五、完善行政垄断的经济法责任 | 第49-51页 |
结语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4页 |
致谢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