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物理1概念教学调查研究--以临夏民族地区四所中学为例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一、引言 | 第10-14页 |
| (一)问题提出 | 第10-11页 |
| (二)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 (三)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 (四)研究内容 | 第13页 |
| (五)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 二、文献综述 | 第14-20页 |
| (一)概念界定 | 第14-15页 |
| (二)国外研究综述 | 第15-16页 |
| (三)国内研究综述 | 第16-20页 |
| 三、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 (一)建构主义理论 | 第20-21页 |
| (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 第21-23页 |
| (三)奥苏伯尔的同化教学理论 | 第23-24页 |
| 四、物理概念教学概述 | 第24-34页 |
| (一)物理1概念分类和教学要求 | 第24-27页 |
| (二)高中生物理概念形成的心理过程 | 第27-29页 |
| (三)影响物理概念教学的因素 | 第29-31页 |
| (四)物理概念的一般教学过程 | 第31-34页 |
| 五、研究工具设计 | 第34-42页 |
| (一)学生问卷的编制 | 第34-37页 |
| (二)教师问卷编制 | 第37-39页 |
| (三)预测试及信效度计算 | 第39-42页 |
| 六、农村高中物理1概念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 第42-56页 |
| (一)调查的实施 | 第42页 |
| (二)调查数据分析 | 第42-56页 |
| 七、研究结论与建议 | 第56-64页 |
| (一)研究结论 | 第56-59页 |
| (二)相关建议 | 第59-64页 |
| 八、研究的反思及不足 | 第64-66页 |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 附录 | 第68-78页 |
| 致谢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