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桥涵工程论文--勘测、设计与计算论文

高墩桥梁划分标准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18页
    1.1 概况第10-12页
    1.2 桥梁抗震设计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1 桥梁抗震理论的发展第12-13页
        1.2.2 桥梁的抗震分析方法第13-14页
    1.3 高墩桥梁抗震设计理论研究现状第14-15页
        1.3.1 高墩桥梁弹性阶段地震响应第14页
        1.3.2 高墩桥梁弹塑性性阶段响应及延性性能第14-15页
    1.4 本文研究内容第15-18页
第二章 高墩桥梁判定标准第18-32页
    2.1 引言第18页
    2.2 弹性阶段高墩桥梁判定参数选取第18-20页
        2.2.1 振型参与系数第19页
        2.2.2 模态贡献系数第19页
        2.2.3 质量参与系数第19-20页
    2.3 弹塑性阶段高墩桥梁分析基本理论第20-24页
        2.3.1 延性指标的选定第20-21页
        2.3.2 公式法第21-22页
        2.3.3 弹塑性静力推倒分析法第22-23页
        2.3.4 增量动力时程分析法第23-24页
    2.4 桥墩有限元模型的确定第24-27页
        2.4.1 桥墩有限元模型体系的确定第24-25页
        2.4.2 桥墩有限元模型单元的确定第25-27页
    2.5 材料本构关系的确定第27-29页
        2.5.1 钢筋应力—应变关系第27-28页
        2.5.2 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第28-29页
        2.5.3 材料模型Perform-3D中的实现第29页
    2.6 本章小结第29-32页
第三章 弹性阶段高墩桥梁判定标准第32-58页
    3.1 引言第32页
    3.2 质量参与系数的影响因素第32-34页
    3.3 弹性分析模型参数的确定第34-35页
    3.4 基于质量参与系数的高墩桥梁判定标准第35-48页
        3.4.1 墩高与墩顶质量对质量参与系数的影响第35-43页
        3.4.2 墩身质量与墩顶质量对质量参与系数的影响第43-48页
    3.5 反应谱方法对高墩桥梁划分标准的修订第48-56页
        3.5.1 反应谱方法的特点第48-49页
        3.5.2 反应谱法分析结果对比第49-56页
    3.6 本章小结第56-58页
第四章 弹塑性阶段高墩桥梁判定标准第58-74页
    4.1 引言第58-59页
    4.2 基于Perform-3D的墩柱模型建立第59-63页
        4.2.1 延性性能参数第59页
        4.2.2 纤维单元的模拟第59-60页
        4.2.3 材料本构参数的确定第60-61页
        4.2.4 阻尼的模拟第61-62页
        4.2.5 地震波的选取第62-63页
    4.3 弹塑性阶段高墩桥的判定标准第63-72页
        4.3.1 Perform-3D模型合理性分析第63-64页
        4.3.2 Pushover与IDA的屈服位移对比第64-68页
        4.3.3 Pushover与IDA的延性对比第68-72页
    4.4 本章小结第72-74页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第74-76页
    5.1 结论第74页
    5.2 展望第74-76页
致谢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2页
附录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原严寒山区公路工程补充定额的编制
下一篇:同步碎石封层石子覆盖率检测系统算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