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4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高原地区公路工程造价的影响因素 | 第14-24页 |
2.1 工程量的影响 | 第14-17页 |
2.1.1 高原严寒山区路基工程量增加对造价的影响 | 第14-15页 |
2.1.2 高原严寒山区路面工程量增加对造价的影响 | 第15-16页 |
2.1.3 高原严寒山区桥涵工程量增加对造价的影响 | 第16页 |
2.1.4 高原严寒山区隧道工程量增加对造价的影响 | 第16-17页 |
2.1.5 高原严寒山区绿化工程量增加对造价的影响 | 第17页 |
2.2 生产要素单价的影响 | 第17-21页 |
2.2.1 人工单价对造价的影响 | 第17-19页 |
2.2.2 材料单价对造价的影响 | 第19-20页 |
2.2.3 机械台班单价对造价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 费率的影响 | 第21-22页 |
2.4 编制补充定额的必要性 | 第22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2-24页 |
第三章 高原地区公路工程补充定额的编制 | 第24-40页 |
3.1 补充定额细目的确定 | 第24-25页 |
3.2 补充定额的编制原则和依据 | 第25-26页 |
3.2.1 补充定额编制原则 | 第25-26页 |
3.2.2 补充定额编制依据 | 第26页 |
3.3 补充定额编制工作的流程 | 第26-27页 |
3.4 基础数据测定方法与步骤 | 第27-28页 |
3.4.1 测定方法 | 第27-28页 |
3.4.2 测定步骤 | 第28页 |
3.5 数据误差处理的方法及意义 | 第28-29页 |
3.5.1 数据误差处理的意义 | 第28页 |
3.5.2 数据误差处理的方法 | 第28-29页 |
3.6 施工定额的编制 | 第29-31页 |
3.6.1 施工定额的编制简介 | 第29-30页 |
3.6.2 施工定额的编制方法 | 第30-31页 |
3.7 补充预算定额的编制 | 第31-39页 |
3.7.1 补充预算定额编制注意事项 | 第32-33页 |
3.7.2 补充预算定额计算过程及成果 | 第33-39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高原施工增加费费率划分的合理性论证 | 第40-46页 |
4.1 我国不同部门或地区费率取值对比 | 第40-43页 |
4.2 按工程类别划分费率的合理性论证 | 第43-45页 |
4.3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五章 高原地区工机消耗量调整系数研究 | 第46-64页 |
5.1 实物量法测定高原地区工机消耗量调整系数 | 第46-51页 |
5.1.1 人工工日消耗指标的测定 | 第46-49页 |
5.1.2 机械台班消耗指标的测定 | 第49-51页 |
5.2 理论分析法确定高原地区工机消耗量调整系数 | 第51-59页 |
5.3 补充定额向一般地区的转化 | 第59-6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结论及建议 | 第64-66页 |
主要研究结论 | 第64页 |
进一步研究建议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68页 |
致谢 | 第6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