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高产群体叶片的生长冗余及调控措施研究

中文摘要第6-8页
Summary第8-9页
1 引言第10-16页
    1.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6页
        1.2.1 冗余及其相关理论第11-13页
            1.2.1.1 冗余的概念第11页
            1.2.1.2 冗余度第11页
            1.2.1.3 冗余假说第11-12页
            1.2.1.4 冗余的种类第12-13页
            1.2.1.5 生长冗余与植物补偿和超补偿作用第13页
        1.2.2 生长冗余在农业生产方面的研究第13-16页
            1.2.2.1 生长冗余在小麦生产方面的研究第13-14页
            1.2.2.2 生长冗余在水稻生产方面的研究第14页
            1.2.2.3 生长冗余在玉米生产方面的研究第14页
            1.2.2.4 生长冗余在果树生长方面的研究第14-15页
            1.2.2.5 生长冗余在草地增产方面的研究第15-16页
2 材料与方法第16-19页
    2.1 供试材料第16页
    2.2 试验地点第16-17页
    2.3 试验设计第17-18页
    2.4 测定项目和方法第18-19页
        2.4.1 叶面积和叶面积指数第18页
        2.4.2 地上部干物重第18页
        2.4.3 氮磷钾积累量第18页
        2.4.4 生理生化指标第18页
        2.4.5 消光系数第18-19页
        2.4.6 光合指标第19页
        2.4.7 经济性状和产量第19页
    2.5 数据处理第19页
3 结果与分析第19-55页
    3.1 3 种株型玉米抽雄吐丝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第19-21页
        3.1.1 紧凑型玉米黔兴201抽雄吐丝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第19-20页
        3.1.2 半紧凑型玉米顺单6号抽雄吐丝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第20页
        3.1.3 平展型玉米中单808抽雄吐丝期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第20-21页
    3.2 密度和叶片部分去除对3种株型玉米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21-46页
        3.2.1 密度和叶片部分去除对果穗经济性状、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第21-26页
            3.2.1.1 对果穗经济性状第21-23页
            3.2.1.2 对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第23-26页
        3.2.2 密度和叶片部分去除对群体冠层消光系数的影响第26页
        3.2.3 密度和叶片部分去除对穗位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第26-30页
            3.2.3.1 叶绿素相对含量第26-29页
            3.2.3.2 光合速率第29页
            3.2.3.3 气孔导度第29-30页
        3.2.4 密度和叶片部分去除对植株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30-34页
        3.2.5 密度和叶片部分去除对植株各部位N、P、K积累的影响第34-43页
            3.2.5.1 N积累第34-37页
            3.2.5.2 P积累第37-40页
            3.2.5.3 K积累第40-43页
        3.2.6 密度和叶片部分去除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特性的影响第43-46页
            3.2.6.1 可溶性蛋白含量第43-44页
            3.2.6.2 SOD活性第44页
            3.2.6.3 POD活性第44-45页
            3.2.6.4 MDA含量第45-46页
    3.3 3种株型玉米品种叶片生长的冗余度第46-48页
    3.4 黔兴201玉米高产群体叶片冗余度的调控第48-55页
        3.4.1 施N比例对黔兴201叶片生长冗余的调控第48-51页
            3.4.1.1 施N比例对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第48页
            3.4.1.2 施N比例对植株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48-49页
            3.4.1.3 施N比例对不同生育时期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第49页
            3.4.1.4 施N比例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49-50页
            3.4.1.5 施N比例对植株N、P、K吸收量的影响第50-51页
        3.4.2 调节剂玉黄金对黔兴201玉米叶片生长冗余的调控第51-55页
            3.4.2.1 玉黄金对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第52页
            3.4.2.2 玉黄金对植株不同生育时期叶面积指数的影响第52-53页
            3.4.2.3 玉黄金对叶绿素相对含量的影响第53页
            3.4.2.4 玉黄金对地上部干物质积累量的影响第53-54页
            3.4.2.5 玉黄金对穗位叶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第54-55页
            3.4.2.6 玉黄金对籽粒中NPK含量的影响第55页
4 结论与讨论第55-63页
    4.1 讨论第55-60页
        4.1.1 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关系第55-56页
        4.1.2 叶片部分去除对3种株型玉米生长和产量形成的影响第56-58页
            4.1.2.1 叶片部分去除对产量的影响第56页
            4.1.2.2 叶片部分去除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第56页
            4.1.2.3 叶片部分去除对N、P、K积累量的影响第56-57页
            4.1.2.4 叶片部分去除对植株叶片光合性能的影响第57-58页
            4.1.2.5 叶片部分去除对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特性的影响第58页
        4.1.3 玉米叶片生长冗余度第58-59页
        4.1.4 玉米叶片生长冗余的调控第59-60页
            4.1.4.1 调控措施对叶面积影响第59页
            4.1.4.2 调控措施对产量的影响第59-60页
    4.2 结论第60-63页
        4.2.1 3 种株型玉米最高产量对应的抽雄吐丝期叶面积指数不同第60页
        4.2.2 3 种株型玉米去除叶片生长冗余干物质、NPK积累量变化不显著第60页
        4.2.3 3 种株型玉米去除叶片生长冗余后对穗位叶光合性能有所提高第60-61页
        4.2.4 3 种株型玉米去除叶片生长冗余后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和膜质过氧化程度变化不大第61页
        4.2.5 3 种株型玉米不同密度下叶片存在生长冗余情况不同第61页
        4.2.6 玉米叶片生长冗余度及3种株型玉米叶片生长冗余度第61-62页
        4.2.7 调控措施对黔兴201玉米叶片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第62-63页
参考文献第63-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隐性紫叶基因对水稻性状表现影响研究
下一篇:链霉菌769对大豆生长过程中疫霉根腐病抗性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