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链霉菌769对大豆生长过程中疫霉根腐病抗性及土壤微环境的影响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8页
    1.1 生防菌及农用抗生素第8-9页
        1.1.1 生防菌防治第8页
        1.1.2 农用抗生素第8-9页
    1.2 链霉菌 769第9-10页
        1.2.1 链霉菌769的筛选及鉴定第9-10页
        1.2.2 链霉菌769产生的抗生素--公主岭霉素的毒性研究第10页
        1.2.3 链霉菌769的应用第10页
    1.3 大豆及大豆疫霉根腐病的研究进展第10-12页
        1.3.1 大豆的介绍第10-11页
        1.3.2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介绍第11页
        1.3.3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危害症状第11页
        1.3.4 大豆疫霉根腐病的防治第11-12页
    1.4 植物诱导抗病性第12-14页
        1.4.1 植物诱导抗性的概念及机制第12-13页
        1.4.2 相关防御因子在诱导抗性中的作用第13-14页
    1.5 土壤微环境第14-16页
        1.5.1 土壤微生物的作用第14-15页
        1.5.2 土壤酶的作用第15-16页
    1.6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6-17页
    1.7 技术路线第17-18页
第二章 链霉菌769对大豆疫霉根腐病抗性的影响第18-38页
    2.1 试验材料第18页
        2.1.1 植物材料第18页
        2.1.2 生防菌株第18页
        2.1.3 植物病原菌第18页
        2.1.4 培养基第18页
        2.1.5 试验仪器第18页
    2.2 试验方法第18-31页
        2.2.1 链霉菌769的施用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影响第19页
        2.2.2 链霉菌769浇灌对盆栽大豆苗期抗病相关因子的影响第19-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3.1 链霉菌769施用对大豆抗疫霉根腐病的影响第31页
        2.3.2 链霉菌769浇灌对盆栽大豆苗期抗病相关因子的影响第31-38页
第三章 链霉菌769对大豆促生作用的影响第38-44页
    3.1 试验材料第38页
        3.1.1 植物材料第38页
        3.1.2 生防菌株第38页
        3.1.3 试验仪器第38页
    3.2 试验方法第38-39页
        3.2.1 链霉菌769对大豆出苗率的影响第38页
        3.2.2 链霉菌769对大豆生长势的影响第38-39页
        3.2.3 链霉菌769施用对大豆产量的影响第39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39-44页
        3.3.1 链霉菌769对大豆种子出苗率的影响第39页
        3.3.2 链霉菌769对大豆生长势的影响第39-41页
            3.3.2.1 链霉菌769对盆栽大豆幼苗期生长势的影响第40页
            3.3.2.2 链霉菌 769 施用对田间大豆长势的影响第40-41页
        3.3.4 链霉菌769施用对田间大豆产量的影响第41-44页
第四章 链霉菌769施用对田间大豆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第44-65页
    4.1 试验材料第44-45页
        4.1.1 植物材料第44页
        4.1.2 土壤样品采集时间及方法第44页
        4.1.3 菌种第44页
        4.1.4 培养基第44-45页
        4.1.5 试验仪器第45页
    4.2 试验方法第45-52页
        4.2.1 链霉菌769施用对土壤中微生物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第45页
        4.2.2 链霉菌769施用对土壤中酶活性的影响第45-52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2-65页
        4.3.1 链霉菌769施用对大豆土壤微生物菌群数量变化的影响第52-57页
        4.3.2 链霉菌769施用对田间大豆土壤酶活性的影响第57-65页
第五章 讨论与结论第65-67页
    5.1 讨论第65-66页
        5.1.1 链霉菌769浇灌对大豆抗病性的影响第65页
        5.1.2 链霉菌769对大豆促生作用的影响第65页
        5.1.3 链霉菌769施用对土壤微环境的影响第65-66页
    5.2 结论第66-67页
参考文献第67-71页
作者简介第71-72页
致谢第72-73页

论文共7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玉米高产群体叶片的生长冗余及调控措施研究
下一篇:嘧菌酯对玉米的调控机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