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引言 | 第9-10页 |
| 一、事实劳动关系概述 | 第10-19页 |
| (一) 事实劳动关系的由来、概念及其特征 | 第10-13页 |
| 1.事实劳动关系的由来 | 第10-11页 |
| 2.事实劳动关系的概念 | 第11-12页 |
| 3.事实劳动关系的特征 | 第12-13页 |
| (二) 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及其构成要件 | 第13-16页 |
| 1.事实劳动关系形成的原因 | 第13-14页 |
| 2.事实劳动关系的构成要件 | 第14-16页 |
| (三) 事实劳动关系的种类 | 第16-18页 |
| 1.因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 第16-17页 |
| 2.因履行无效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 第17页 |
| 3.因双重劳动关系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 第17-18页 |
| 4.未续订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 | 第18页 |
| (四) 事实劳动关系与相近概念的区别 | 第18-19页 |
| 1.与劳动关系 | 第18页 |
| 2.与劳动法律关系 | 第18页 |
| 3.与劳务关系 | 第18-19页 |
| 二、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我国现行立法及理论分歧 | 第19-23页 |
| (一) 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我国现行立法 | 第19-20页 |
| (二) 学界的理论分歧 | 第20-22页 |
| 1.事实劳动关系无效论 | 第20-21页 |
| 2.事实劳动关系不定期论 | 第21页 |
| 3.事实劳动关系保护论 | 第21-22页 |
| (三) 笔者的观点——事实劳动关系保护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 1.从劳动法本身分析 | 第22页 |
| 2.从公平正义角度分析 | 第22-23页 |
| 3.从社会法角度分析 | 第23页 |
| 三、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比较与借鉴 | 第23-26页 |
| (一) 英美法系的调整模式 | 第23-24页 |
| (二) 大陆法系的调整模式 | 第24-25页 |
| (三) 两大法系的立法比较与借鉴 | 第25-26页 |
| 四、我国事实劳动关系的立法完善 | 第26-29页 |
| (一) 明确事实劳动关系的法律地位 | 第26-27页 |
| (二) 放宽劳动合同形式上的限制 | 第27页 |
| (三) 对因双重劳动关系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做出正确处理 | 第27-28页 |
| (四) 对因无效劳动合同形成的事实劳动关系做出正确处理 | 第28-29页 |
| 结论 | 第29-31页 |
| 参考文献 | 第31-34页 |
| 致谢 | 第34-35页 |
| 研究生履历 | 第35-3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