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2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13-14页 |
1.2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国内外研究发展现状 | 第14-19页 |
1.2.1 PHEV分类 | 第14-16页 |
1.2.2 PHEV发展现状 | 第16-19页 |
1.3 PHEV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3.1 能量管理策略概述 | 第19页 |
1.3.2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现状 | 第19-23页 |
1.4 车辆行驶循环工况开发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4.1 车辆行驶循环工况概述 | 第23页 |
1.4.2 车辆行驶循环工况研究现状 | 第23-24页 |
1.5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4-25页 |
第二章 车辆行驶循环工况构建 | 第25-42页 |
2.1 方法原理 | 第25-30页 |
2.1.1 切比雪夫滤波器 | 第25-27页 |
2.1.2 主成分分析法 | 第27-28页 |
2.1.3 K均值聚类算法 | 第28-29页 |
2.1.4 基于聚类算法的离群点检测 | 第29-30页 |
2.2 车辆行驶数据采集及处理 | 第30-35页 |
2.2.1 车辆行驶数据采集 | 第30-31页 |
2.2.2 数据预处理 | 第31-32页 |
2.2.3 短行程划分 | 第32-33页 |
2.2.4 特征参数选取及计算 | 第33-35页 |
2.3 车辆行驶循环工况合成 | 第35-40页 |
2.3.1 主成分分析 | 第35-37页 |
2.3.2 两步聚类分析 | 第37-39页 |
2.3.3 行驶循环工况合成 | 第39-40页 |
2.4 车辆行驶循环工况验证 | 第40-4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第三章 并联PHEV动力系统建模 | 第42-54页 |
3.1 并联PHEV主要部件建模 | 第42-47页 |
3.1.1 自动变速器建模 | 第42-43页 |
3.1.2 电机建模 | 第43-44页 |
3.1.3 电池建模 | 第44-45页 |
3.1.4 发动机建模 | 第45-47页 |
3.2 并联PHEV工作模式分析 | 第47-49页 |
3.2.1 纯电驱动模式 | 第47-48页 |
3.2.2 发动机单独驱动模式 | 第48页 |
3.2.3 混合驱动模式 | 第48页 |
3.2.4 行车充电模式 | 第48-49页 |
3.2.5 再生制动回收模式 | 第49页 |
3.3 并联PHEVCD/CS控制策略分析 | 第49-53页 |
3.3.1 CD阶段 | 第50-51页 |
3.3.2 CS阶段 | 第51-52页 |
3.3.3 仿真分析 | 第52-53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四章 基于动态规划的PHEV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 | 第54-65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动态规划基本原理 | 第54-56页 |
4.3 基于动态规划算法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 | 第56-63页 |
4.3.1 目标函数构建 | 第56-59页 |
4.3.2 典型工况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 | 第59-61页 |
4.3.3 昆明工况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 | 第61-63页 |
4.4 基于动态规划的PHEV能量管理策略拓展应用 | 第63-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五章 基于凸优化的PHEV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 | 第65-79页 |
5.1 引言 | 第65-66页 |
5.2 优化算法原理概述 | 第66-68页 |
5.2.1 凸优化算法 | 第66-67页 |
5.2.2 模拟退火算法 | 第67-68页 |
5.3 基于凸优化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 | 第68-77页 |
5.3.1 优化模型构建 | 第68-70页 |
5.3.2 目标函数建立 | 第70-73页 |
5.3.3 典型工况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 | 第73-75页 |
5.3.4 昆明工况的能量管理控制策略优化 | 第75-77页 |
5.4 基于凸优化的PHEV能量管理策略拓展应用 | 第77-78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9-81页 |
6.1 全文总结 | 第79-80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0-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7页 |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项目及发表论文 | 第87页 |
附录A 参与项目 | 第87页 |
附录B 发表论文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