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水质评价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水质模型的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影响水质的指标 | 第14-18页 |
1.3.1 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 第14-15页 |
1.3.2 氨氮(NH_3-N) | 第15-16页 |
1.3.3 高锰酸盐指数(COD_(Mn)) | 第16-18页 |
第二章 预备知识 | 第18-25页 |
2.1 时间序列 | 第18页 |
2.2 置信区间 | 第18-19页 |
2.3 区间熵权法及其性质 | 第19-22页 |
2.4 区间综合评价值 | 第22-23页 |
2.5 区间数排序 | 第23页 |
2.6 Routh~Hurwitz准则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水质指标(十三年数据)的宏观评测 | 第25-31页 |
3.1 数据的采集与修匀 | 第25-27页 |
3.2 区间熵权法的运用 | 第27-30页 |
3.2.1 实例分析 | 第27-30页 |
3.3 宏观评测结果与分析 | 第30-31页 |
第四章 建立水质指标的微观动力学模型 | 第31-37页 |
4.1 模型的建立 | 第31-33页 |
4.1.1 构建模型的框图 | 第31页 |
4.1.2 高锰酸盐与水中有机物的滴定 | 第31-32页 |
4.1.3 模型的构建与拟合 | 第32-33页 |
4.2 动力学模型的应用 | 第33-34页 |
4.3 动力学模型的进一步理论研究 | 第34-37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37-39页 |
5.1 宏观决策模型的结论与展望 | 第37-38页 |
5.1.1 宏观决策模型的结论 | 第37页 |
5.1.2 宏观决策模型的展望 | 第37-38页 |
5.2 微观动力学模型的结论与展望 | 第38-39页 |
5.2.1 微观动力学模型的结论 | 第38页 |
5.2.2 微观动力学模型的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附录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