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绪论 | 第7-16页 |
一、研究缘起和意义 | 第7-8页 |
二、研究综述 | 第8-15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第一章 非连续性文本概述及其教学现状 | 第16-31页 |
第一节 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界定 | 第16-18页 |
一、当前非连续性文本概念界定的问题及科学的界定方法 | 第16-17页 |
二、我国语文学科中非连续性文本的合理阐释 | 第17-18页 |
第二节 非连续性文本的特征 | 第18-21页 |
一、直观性 | 第18-19页 |
二、实用性 | 第19页 |
三、关联性 | 第19-20页 |
四、间断性 | 第20-21页 |
第三节 非连续性文本进入高中语文教学的意义 | 第21-23页 |
一、具体落实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理念 | 第21-22页 |
二、丰富了阅读教学的文本类型 | 第22页 |
三、有助于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综合发展 | 第22-23页 |
第四节 高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调查 | 第23-31页 |
一、高中非连续性文本学生学习及教师教学现状调查 | 第23-29页 |
二、高中非连续性文本教学现状反思 | 第29-31页 |
第二章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类型及其教学价值 | 第31-46页 |
第一节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主要类型 | 第31-42页 |
一、非连续性文本的外观形式 | 第31-32页 |
二、非连续性文本的考查类型 | 第32-42页 |
第二节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的教学价值 | 第42-46页 |
一、获取科学文化知识和此类文本阅读方法的知识 | 第42-43页 |
二、培养学生获取、评价信息的阅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 第43页 |
三、发展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 | 第43-44页 |
四、提升语文学习的效率 | 第44-46页 |
第三章 高中语文非连续性文本分阶段教学的实施 | 第46-60页 |
第一节 获取和提炼信息能力的培养 | 第46-52页 |
一、训练学生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 第47-50页 |
二、训练学生从多组材料的组合文本中整合、提炼信息的能力 | 第50-52页 |
第二节 非连续性文本解读批评能力的培养 | 第52-55页 |
一、依托图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图片解读能力 | 第52-54页 |
二、多重解读漫画寓意,培养学生的非连续性文本批评能力 | 第54-55页 |
第三节 非连续性文本迁移运用能力的培养 | 第55-60页 |
一、掌握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技巧,熟练阅读同类文本 | 第56页 |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心得的表达 | 第56-57页 |
三、非连续性文本的表达 | 第57-60页 |
结语 | 第60-62页 |
附录1 高中生“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及学习情况调查问卷 | 第62-66页 |
附录2 教师“非连续性文本”教学情况访谈提纲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0页 |
后记 | 第70-71页 |
在读期间相关成果发表情况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