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绪论 | 第10-18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12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2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第12-17页 |
1.2.1 国内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12-15页 |
1.2.2 国外关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 | 第15-17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1.3.1 文献研究法 | 第17页 |
1.3.2 调查研究法 | 第17页 |
1.3.3 比较研究法 | 第17-18页 |
2.核心概念的界定及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6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2.1.1 农村 | 第18页 |
2.1.2 幼儿教师 | 第18页 |
2.1.3 专业、专业化 | 第18-19页 |
2.1.4 教师专业发展 | 第19-20页 |
2.2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2页 |
2.2.1 职业生涯管理理论 | 第20页 |
2.2.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 第20-21页 |
2.2.3 终身学习的理论 | 第21页 |
2.2.4 教师专业发展理论 | 第21-22页 |
2.3 关于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思考 | 第22-26页 |
2.3.1 从公平视角看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 | 第22-23页 |
2.3.2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必要性 | 第23-24页 |
2.3.3 我国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 第24-26页 |
3.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 第26-37页 |
3.1 研究设计 | 第26页 |
3.2 问卷设计 | 第26-27页 |
3.2.1 问卷的维度 | 第26-27页 |
3.2.2 问卷的主要内容 | 第27页 |
3.3 问卷的信度与效度分析 | 第27-32页 |
3.3.1 信度分析 | 第27-28页 |
3.3.2 效度分析 | 第28-32页 |
3.4 调查过程 | 第32页 |
3.4.1 问卷的发放与回收 | 第32页 |
3.4.2 问卷数据的处理 | 第32页 |
3.5 问卷基本信息统计分析 | 第32-37页 |
3.5.1 性别构成 | 第32-33页 |
3.5.2 年龄构成 | 第33页 |
3.5.3 婚姻状况 | 第33-34页 |
3.5.4 教龄状况 | 第34页 |
3.5.5 学历状况 | 第34页 |
3.5.6 专业状况 | 第34-35页 |
3.5.7 职称状况 | 第35页 |
3.5.8 教师来源状况 | 第35-36页 |
3.5.9 幼儿园性质 | 第36页 |
3.5.10 月收入状况 | 第36-37页 |
4.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37-48页 |
4.1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精神有待提升 | 第37-40页 |
4.1.1 农村幼儿教师的职业满意度较低 | 第37-39页 |
4.1.2 农村幼儿教师角色认识存在片面性 | 第39-40页 |
4.2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基础薄弱 | 第40-42页 |
4.3 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重要性认识不足 | 第42-44页 |
4.4 农村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低,待遇差 | 第44-45页 |
4.5 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机会少,缺乏针对性 | 第45-48页 |
5.促进农村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 | 第48-56页 |
5.1 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自主学习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理念 | 第48-49页 |
5.2 改善幼儿园的管理方式,营造良好的幼儿园合作文化 | 第49-51页 |
5.3 强化政府职责,协调相关部门参与管理 | 第51-52页 |
5.4 提高农村幼儿教师的薪资待遇及社会地位 | 第52-53页 |
5.5 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培训保障体系,有针对性的按需培训 | 第53-54页 |
5.6 教育主管部门应完善农村幼儿教师的聘任制度,建立监督和淘汰机制 | 第54-56页 |
6.结语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附录 | 第62-66页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