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缩略词表 | 第11-13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3-26页 |
1.1 片形吸虫与片形吸虫病 | 第13-15页 |
1.1.1 片形吸虫概述 | 第13页 |
1.1.2 片形吸虫病的流行 | 第13-14页 |
1.1.3 片形吸虫病防治 | 第14-15页 |
1.2 片形吸虫与宿主的免疫反应 | 第15-18页 |
1.2.1 片形吸虫感染与宿主免疫 | 第15-16页 |
1.2.2 片形吸虫的分泌排泄产物与宿主免疫 | 第16-18页 |
1.3 Toll样受体及其信号通路 | 第18-23页 |
1.3.1 TLR分子 | 第18-19页 |
1.3.2 TLR配体识别模式 | 第19-20页 |
1.3.3 TLR信号通路 | 第20-22页 |
1.3.4 TLR的功能及研究应用 | 第22-23页 |
1.4 TLR与宿主抗蠕虫感染及其分泌排泄产物免疫应答 | 第23-25页 |
1.4.1 TLR与抗蠕虫感染免疫应答 | 第23-24页 |
1.4.2 TLR与蠕虫分泌排泄产物的互作关系 | 第24-25页 |
1.5 课题的目的与意义 | 第25-26页 |
第二章 大片形吸虫感染对小鼠肝脏TLRs及炎症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26-46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6-29页 |
2.1.1 实验对象 | 第26页 |
2.1.2 实验试剂、耗材 | 第26-27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27页 |
2.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27-2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9-32页 |
2.2.0 大片形吸虫囊蚴培养 | 第29页 |
2.2.1 动物分组与感染 | 第29页 |
2.2.2 样品采集及保存 | 第29页 |
2.2.3 间接ELISA检测小鼠感染大片形吸虫抗体水平 | 第29-30页 |
2.2.4 Real-time qPCR测定TLRs和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第30-32页 |
2.3 结果 | 第32-41页 |
2.3.1 小鼠感染大片形吸虫后血清抗体变化 | 第32-33页 |
2.3.2 小鼠感染大片形吸虫肝脏TLR1~9 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第33-39页 |
2.3.3 小鼠肝脏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第39-41页 |
2.4 讨论 | 第41-4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第三章 大片形吸虫分泌排泄产物体内外刺激对小鼠来源TLRs及炎症因子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46-74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6-51页 |
3.1.1 实验对象 | 第46页 |
3.1.2 实验试剂、耗材 | 第46-47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47-48页 |
3.1.4 主要试剂配制 | 第48-51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1-55页 |
3.2.1 FgESP的制备与分析 | 第52页 |
3.2.2 nFgESP刺激小鼠体内实验 | 第52-53页 |
3.2.3 FgESP刺激小鼠巨噬细胞体外实验 | 第53-54页 |
3.2.4 Real-time qPCR测定TLRs和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第54-55页 |
3.2.5 统计学分析 | 第55页 |
3.3 结果 | 第55-68页 |
3.3.1 nFgESP和hiFgESP的蛋白及蛋白酶活性的分析 | 第55-56页 |
3.3.2 nFgESP刺激小鼠肝脏TLRs和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第56-60页 |
3.3.3 nFgESP和hiFgESP刺激小鼠巨噬细胞TLRs和炎症因子mRNA相对表达量的变化 | 第60-68页 |
3.4 讨论 | 第68-72页 |
3.4.1 nFgESP对小鼠肝脏TLRs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8-69页 |
3.4.2 nFgESP和hiFgESP对小鼠巨噬细胞TLRs转录水平的影响 | 第69-71页 |
3.4.3 nFgESP诱导小鼠来源TLRs转录水平变化的体内外差异 | 第71-7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全文结论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92页 |
致谢 | 第92-9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93-94页 |
项目资助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