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1.1 前言 | 第8-12页 |
1.1.1 氨基甲酸乙酯 | 第8页 |
1.1.2 发酵食品及酒精饮料中的EC | 第8-10页 |
1.1.3 酸性脲酶的概述 | 第10-12页 |
1.2 酶的固定化 | 第12-15页 |
1.2.1 固定化酶的应用 | 第12-13页 |
1.2.2 酶固定化的材料 | 第13-14页 |
1.2.3 载体固定化酶的方法 | 第14页 |
1.2.4 酸性脲酶的固定化 | 第14-15页 |
1.3 蛋白质的重新折叠 | 第15-16页 |
1.3.1 包涵体的形成 | 第15-16页 |
1.3.2 包涵体的重新折叠 | 第16页 |
1.4 立题意义 | 第16-17页 |
1.5 本论文研究内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 第18-26页 |
2.1 材料 | 第18-19页 |
2.1.1 菌种与质粒 | 第18页 |
2.1.2 主要试剂 | 第18页 |
2.1.3 培养基与溶液 | 第18-19页 |
2.2 方法 | 第19-24页 |
2.2.1 酸性脲酶全基因的克隆 | 第19-20页 |
2.2.2 酸性脲酶全基因与载体的双酶切与连接 | 第20-21页 |
2.2.3 E.coli感受态的制备及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21页 |
2.2.4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及重组质粒的双酶切鉴定 | 第21页 |
2.2.5 重组酸性脲酶的表达及SDS-PAGE验证 | 第21-22页 |
2.2.6 重组酸性脲酶的表达优化及包涵体的准备 | 第22页 |
2.2.7 重组酸性脲酶的重新折叠及纯化 | 第22-23页 |
2.2.8 GO-CS复合微球的制备 | 第23页 |
2.2.9 GO-CS复合微球固定复性双功能酸性脲酶 | 第23页 |
2.2.10 酸性脲酶及固定化酸性脲酶的酶学性质 | 第23-24页 |
2.2.11 固定化酶对黄酒中的尿素和EC的去除效果 | 第24页 |
2.3 分析方法 | 第24-26页 |
2.3.1 酸性脲酶酶活的测定方法 | 第24-25页 |
2.3.2 圆二色谱分析 | 第25页 |
2.3.3 蛋白浓度测定及SDS-PAGE分析 | 第25页 |
2.3.4 电镜及红外光谱分析 | 第25页 |
2.3.5 尿素浓度和EC含量的测定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 第26-50页 |
3.1 酸性脲酶在大肠菌株的表达 | 第26-30页 |
3.1.1 酸性脲酶基因的提取 | 第26页 |
3.1.2 酸性脲酶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26-27页 |
3.1.3 重组酸性脲酶的表达 | 第27-28页 |
3.1.4 酸性脲酶的表达条件优化 | 第28-29页 |
3.1.5 包涵体的清洗及准备 | 第29-30页 |
3.2 重组酸性脲酶的重新折叠 | 第30-38页 |
3.2.1 酸性脲酶稀释复性条件优化 | 第30-33页 |
3.2.2 重组酸性脲酶的梯度透析复性条件优化 | 第33-34页 |
3.2.3 重组酸性脲酶的稀释-超滤两步法复性条件优化 | 第34-35页 |
3.2.4 三种方法复性所得重组酸性脲酶的分析 | 第35-36页 |
3.2.5 UreC质谱分析 | 第36-38页 |
3.3 重组酸性脲酶的固定化 | 第38-46页 |
3.3.1 GO-CS固定化酸性脲酶条件的优化 | 第38-40页 |
3.3.2 GO-CS微球的结构分析及蛋白上样量分析 | 第40-41页 |
3.3.3 GO-CS微球固定化的重组酸性脲酶的酶学性质分析 | 第41-46页 |
3.4 GO-CS复合微球的应用 | 第46-50页 |
3.4.1 固定化酸性脲酶在黄酒中应用的优化 | 第46-50页 |
主要结论与展望 | 第50-52页 |
主要结论 | 第50-51页 |
展望 | 第51-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7页 |
附录: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7页 |
申请专利 | 第57-58页 |
标准曲线 | 第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