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国家行政管理论文--民政工作论文--其他论文

政党统合: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与走向--基于对黄石大冶“党建引领·活力村庄”的分析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第一章 绪论第11-20页
    一、问题缘起与研究背景第11-13页
        (一)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亟待建构第11-12页
        (二) 走中国特色社会组织之路第12页
        (三) 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第12-13页
    二、研究综述与研究意义第13-17页
        (一) 研究综述第13-17页
        (二) 研究意义第17页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7-20页
        (一) 研究思路第17-19页
        (二) 研究方法第19-20页
第二章 政党统合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政策脉络和分析视角第20-28页
    一、政策脉络:以社会组织治理政策为线索第20-25页
        (一) 政治控制与权力抗衡第21-22页
        (二) 制度规范与权力规范第22页
        (三) 组织嵌入与权力调适第22-24页
        (四) 资源整合与权力互构第24-25页
    二、分析视角:新时期党组织与社会组织的关系第25-28页
        (一) “国家—社会”的分析视角第25-26页
        (二) 政党统合的分析视角第26-28页
第三章 政党统合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现实要求和制度设计第28-35页
    一、党建引领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现实要求第28-31页
        (一) 建立党组织,增强民众服务意识第28-29页
        (二) 转变治理理念,健全基层治理机制第29-30页
        (三) 整合社会力量,提高自组织化程度第30页
        (四) 搭建服务平台,增强集体认同感第30-31页
    二、“党建引领·活力村庄”的制度设计第31-35页
        (一) 制度定位:“1+3”治理体系第31-32页
        (二) 运转核心:村民理事会第32-33页
        (三) 运行程序:产生与组成第33-35页
第四章 政党统合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实践逻辑第35-41页
    一、突出党建,实现党组织的全覆盖第35-36页
        (一) 强化党组织的覆盖第35页
        (二) 发挥党支部的作用第35-36页
        (三) 创新党员培养机制第36页
    二、搭建平台,实现村民参与积极性第36-37页
        (一) 按照利益趋同细化自治单元第36-37页
        (二) 尊重群众意愿选举理事成员第37页
    三、整合资源,实现治理体系多元化第37-39页
        (一) 落实政策保障第37-38页
        (二) 挖掘社会力量第38页
        (三) 创新人才整合第38-39页
    四、健全机制,实现议事协商民主化第39-41页
        (一) 成立理事协会第39-40页
        (二) 规范村务公开第40页
        (三) 构建自治公约第40-41页
第五章 政党统合下社会组织参与基层治理的初步成效与运行限度第41-46页
    一、“党建引领·活力村庄”的初步成效第41-43页
        (一) 以党组织为核心,健全基层治理体系第41-42页
        (二) 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建构多元治理机制第42页
        (三) 以基层民众为主体,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第42页
        (四) 以制度机制为载体,提高协商议事成效第42-43页
        (五) 以行政资源为依托,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第43页
    二、“党建引领·活力村庄”的运行限度第43-46页
        (一) 主体治理观念冲突第43页
        (二) 自治组织结构失衡第43-44页
        (三) 民众主体意识缺乏第44页
        (四) 组织机制设置悬浮第44页
        (五) 治理资源供给不足第44-46页
第六章 总结与反思第46-48页
    一、理论反思第46页
    二、实践反思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公务员诚信责任研究
下一篇:信访老户上访持续期的破坏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