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老户上访持续期的破坏力研究
|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绪论 | 第13-39页 |
| (一)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 1. 研究缘起 | 第13页 |
| 2. 研究意义 | 第13-15页 |
| (二) 研究综述 | 第15-22页 |
| 1. 国外相似制度的研究现状 | 第15-18页 |
| 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8-22页 |
| (三) 基本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 第22-29页 |
| 1. 基本概念界定 | 第22-23页 |
| 2. 理论基础 | 第23-29页 |
| (四)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29-31页 |
| 1. 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 2. 研究方法 | 第30-31页 |
| (五) 调查方案说明 | 第31-38页 |
| (六) 本文的创新尝试与不足之处 | 第38-39页 |
| 1. 创新尝试 | 第38页 |
| 2. 不足之处 | 第38-39页 |
| 一、信访老户相关内容概述 | 第39-44页 |
| (一) 信访老户的类型 | 第39-41页 |
| 1. 自恃有理型 | 第39页 |
| 2. 谋利型 | 第39-40页 |
| 3. 病态型 | 第40-41页 |
| (二) 信访老户上访特点 | 第41-44页 |
| 1. 上访时间长 | 第41-43页 |
| 2. 专找领导上访 | 第43页 |
| 3. 择机、择地上访 | 第43-44页 |
| 二、信访老户形成原因分析 | 第44-55页 |
| (一) 信访人层面 | 第44-47页 |
| 1. 上访诉求合理性低 | 第45页 |
| 2. 认识错误 | 第45-46页 |
| 3. 法制观念淡薄 | 第46-47页 |
| (二) 政府层面 | 第47-50页 |
| 1. 不重视初信初访工作 | 第47-48页 |
| 2. 基层政府不作为、乱作为 | 第48-49页 |
| 3. 部门之间“踢皮球” | 第49-50页 |
| (三) 司法机关层面 | 第50-51页 |
| 1. 判决执行困难 | 第50页 |
| 2. 诉讼成本高 | 第50-51页 |
| 3. 司法权威性不足 | 第51页 |
| (四) 制度规范层面 | 第51-55页 |
| 1. 信访立法不足 | 第52页 |
| 2. 责任追究机制不到位 | 第52-53页 |
| 3. 现行法规政策局限问题 | 第53-55页 |
| 三、信访老户上访持续期分析 | 第55-65页 |
| (一) 数据来源与说明 | 第55-56页 |
| (二) 研究方法与结论 | 第56-65页 |
| 1. 模型选取 | 第56-58页 |
| 2. 信访老户上访持续期整体描述 | 第58-59页 |
| 3. Cox Regression实证分析 | 第59-62页 |
| 4. Cox模型结果分析 | 第62-65页 |
| 四、信访老户上访持续期的破坏力分析 | 第65-77页 |
| (一) 研究步骤 | 第65-72页 |
| 1. 样本选取 | 第65-70页 |
| 2. 分析单元与分析体系的确立 | 第70-71页 |
| 3. 信度与效度检测 | 第71-72页 |
| (二) 信访老户上访持续期破坏力分析 | 第72-77页 |
| 1. 对上访者自身的破坏力 | 第72-74页 |
| 2. 对政府的破坏力 | 第74-75页 |
| 3. 对社会的破坏力 | 第75-77页 |
| 五、缓解信访老户上访持续期破坏力的对策 | 第77-88页 |
| (一) 加强道德法治宣传教育 | 第77页 |
| (二) 政府层面 | 第77-83页 |
| 1. 重视初信初访 | 第77-79页 |
| 2. 加强部门建设 | 第79-81页 |
| 3. 加强对信访老户的人文关怀 | 第81-82页 |
| 4. 严肃谨慎处理无理缠访老户 | 第82-83页 |
| (三) 司法机关层面 | 第83-85页 |
| 1. 增强审判透明度 | 第83-84页 |
| 2. 加大已判案件的执行力度 | 第84页 |
| 3. 切实树立司法权威 | 第84-85页 |
| (四) 制度规范层面 | 第85-88页 |
| 1. 加强信访立法 | 第85页 |
| 2. 完善责任追究机制 | 第85-86页 |
| 3. 公共政策制定科学化 | 第86-88页 |
| 结语 | 第88-89页 |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 致谢 | 第93-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