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经济作物论文--棉论文

棉花开放花蕾基因的精细定位及功能初步验证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7页
    1.1 棉花开放花蕾性状的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2页
    1.2 棉花开放花蕾的相关生物学特性第12-13页
        1.2.1 株形和叶形第12页
        1.2.2 棉花花器官的主要形态特点和发育过程第12-13页
    1.3 棉花开放花蕾性状的遗传学特性第13-14页
    1.4 杂种优势利用第14-15页
    1.5 棉花开放花蕾性状的发现与利用前景第15-16页
    1.6 展望第16-17页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17-33页
    2.1 实验材料第17-19页
        2.1.1 供试材料第17页
        2.1.2 实验所用试剂第17页
        2.1.3 抗生素、培养基、重悬液和试剂的配制第17-19页
        2.1.4 菌株与质粒第19页
        2.1.5 主要使用仪器设备第19页
    2.2 定位群体的构建第19-20页
    2.3 田间性状调查及样品采集第20页
    2.4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0-21页
        2.4.1 DNA提取液的配制第20页
        2.4.2 棉花基因组DNA的提取第20-21页
    2.5 扫描电镜处理步骤第21页
    2.6 基因定位第21-22页
        2.6.1 特异分子标记开发第21-22页
        2.6.2 遗传连锁图谱的构建第22页
        2.6.3 基因精细定位第22页
    2.7 定位区间候选基因分析第22页
    2.8 候选基因的扩增第22-25页
        2.8.1 RNA提取第22-23页
        2.8.2 RNA的检测第23页
        2.8.3 cDNA反转录第23-24页
        2.8.4 候选基因的扩增第24页
        2.8.5 扩增产物的纯化第24-25页
    2.9 候选基因的克隆第25-26页
        2.9.1 目的片段与载体的连接第25页
        2.9.2 重组载体转化大肠杆菌第25-26页
        2.9.3 菌液PCR检测第26页
    2.10 候选基因的表达量分析第26-27页
        2.10.1 实验材料的选取第26页
        2.10.2 荧光定量PCR反应体系及程序第26-27页
        2.10.3 qRT-PCR数据处理第27页
    2.11 植物超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7-30页
        2.11.1 PBI121-ob表达载体的构建第27-28页
        2.11.2 重组质粒转化农杆菌GV3101感受态细胞第28-29页
        2.11.3 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第29-30页
    2.12 病毒诱导的基因沉默体系构建第30-33页
        2.12.1 CLCrV-A-OB表达载体的构建第30-31页
        2.12.2 重组质粒转化GV3101感受态第31页
        2.12.3 棉花VIGS处理第31-32页
        2.12.4 幼苗材料的种植第32页
        2.12.5 注射接种第32-33页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第33-51页
    3.1 棉花开放花蕾材料田间调查第33-39页
        3.1.1 TM-1和CSB-18发育期花蕾的生长调查第33-34页
        3.1.2 TM-1和CSB-18苞叶、花瓣、柱头的生长情况第34-38页
        3.1.3 TM-1和CSB-18结铃率的调查第38页
        3.1.4 TM-1和CSB-18发育期花蕾的生长调查第38-39页
    3.2 棉花开放花蕾性状的遗传分析第39-40页
    3.3 棉花开放花蕾基因的定位第40-43页
        3.3.1 ob1基因的初步定位第40页
        3.3.2 ob1基因的精细定位第40-42页
        3.3.3 候选区间基因预测与分析第42-43页
    3.4 候选基因的表达分析第43-51页
        3.4.1 实时荧光定量PCR分析第43-46页
        3.4.2 候选基因的功能初步验证第46-51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与讨论第51-53页
    4.1 全文结论第51页
    4.2 讨论第51-53页
        4.2.1 开放花蕾性状应用于杂种优势的前景第51-52页
        4.2.2 开放花蕾基因的过表达效应第52页
        4.2.3 开放花蕾基因的干涉效应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8页
致谢第58-59页
作者简历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白灵侧耳菌丝生理成熟期环境控制及生理指标测定
下一篇:林烟草NsylCIPK家族成员的克隆及其与NsylCBL10的互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