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8页 |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选题意义 | 第8-10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文献综述 | 第10-15页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三、国内外研究述评 | 第14-15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一、研究方法 | 第15页 |
二、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 第16-18页 |
一、研究思路 | 第16页 |
二、技术路线 | 第16-17页 |
三、创新点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晋江市乡镇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概述 | 第18-29页 |
第一节 核心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18-22页 |
一、核心概念界定 | 第18-19页 |
二、理论基础 | 第19-21页 |
三、该理论在本文的运用 | 第21-22页 |
第二节 晋江市乡镇小学青年教师的整体情况 | 第22-23页 |
一、晋江市乡镇小学青年教师的构成情况 | 第22-23页 |
二、晋江市乡镇小学青年教师的队伍特点 | 第23页 |
第三节 晋江市乡镇小学青年教师的激励现状分析 | 第23-29页 |
一、明确职称考核方案 | 第24-25页 |
二、逐步提高薪酬福利 | 第25-26页 |
三、多渠道提供培训的机会 | 第26-27页 |
四、较为明确的晋升发展渠道 | 第27-29页 |
第三章 安海镇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满意度调查 | 第29-47页 |
第一节 安海镇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现状 | 第29-32页 |
一、保障基本的薪酬福利 | 第29页 |
二、明确的考核机制 | 第29-30页 |
三、清晰的发展途径 | 第30-31页 |
四、多渠道提供培训机会 | 第31-32页 |
第二节 问卷设计说明 | 第32-33页 |
一、问卷设计 | 第33页 |
二、统计方法 | 第33页 |
第三节 安海镇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满意度分析 | 第33-47页 |
一、被调查者基本情况分析 | 第33-35页 |
二、教师激励因素重要程度分析 | 第35-41页 |
三、小学青年教师激励因素满意程度的总体情况 | 第41-43页 |
四、小学青年教师各项激励因素满意程度分析 | 第43-47页 |
第四章 安海镇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7-54页 |
第一节 安海镇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 | 第47-51页 |
一、薪酬福利的激励效果不佳 | 第47-49页 |
二、考核内容设置不科学 | 第49页 |
三、缺乏人文关怀 | 第49-50页 |
四、培训内容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 第50-51页 |
第二节 安海镇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问题成因分析 | 第51-54页 |
一、缺乏组织归属感 | 第51-52页 |
二、教学工作压力较大 | 第52页 |
三、激励机制不够完善 | 第52-54页 |
第五章 优化晋江市乡镇小学青年教师激励机制的建议 | 第54-58页 |
第一节 优化现有的激励机制 | 第54-55页 |
二、改进乡镇小学青年教师职称晋升制度 | 第55页 |
三、定制个性化的学习进修方式 | 第55页 |
第二节 引导乡镇小学青年教师学会自我激励和互相激励 | 第55-56页 |
一、引导乡镇小学青年教师学会自我激励 | 第55-56页 |
二、引导乡镇小学青年教师学会互相激励 | 第56页 |
第三节 提高乡镇小学青年教师社会地位 | 第56-58页 |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录A 安海镇小学青年教师激励管理调查问卷 | 第64-69页 |
附录B 教师访谈提纲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