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学校园碳平衡研究
中文摘要 | 第3-4页 |
英文摘要 | 第4页 |
1 前言 | 第7-12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7-9页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 | 第10-11页 |
1.4 研究内容 | 第11-12页 |
2 研究区域和研究方法 | 第12-16页 |
2.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2-13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3-16页 |
2.2.1 碳排放 | 第13-14页 |
2.2.2 碳储量 | 第14页 |
2.2.3 碳吸收 | 第14-16页 |
3 校园碳排放 | 第16-24页 |
3.1 研究方法 | 第16页 |
3.2 结果与分析 | 第16-23页 |
3.2.1 校园能耗现状 | 第16-17页 |
3.2.2 校园能源碳排放 | 第17-19页 |
3.2.3 校园典型建筑碳排放特征 | 第19-21页 |
3.2.4 校园建筑碳排放特征分析 | 第21-23页 |
3.3 小结 | 第23-24页 |
4 校园碳储量 | 第24-33页 |
4.1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24页 |
4.2 结果与分析 | 第24-32页 |
4.2.1 校园植物概况 | 第24-27页 |
4.2.2 重庆大学树木碳储量分析 | 第27-31页 |
4.2.3 重庆大学树木碳吸收分析 | 第31-32页 |
4.3 小结 | 第32-33页 |
5 重庆大学校园碳平衡分析及促进碳平衡的对策 | 第33-38页 |
5.1 校园碳平衡分析 | 第33-34页 |
5.1.2 结果与分析 | 第33-34页 |
5.2 促进校园碳平衡的对策 | 第34-38页 |
5.2.1 减少碳源 | 第34-36页 |
5.2.2 增加碳汇 | 第36-3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38-40页 |
6.1 结论 | 第38页 |
6.2 展望 | 第38-40页 |
致谢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附录 | 第45-47页 |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45页 |
B. 重庆大学乔灌植物名录 | 第45-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