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体育论文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与大学体育个性化乒乓球教学衔接的研究

摘要第2-3页
abstract第3-4页
1 前言第7-9页
    1.1 选题背景第7页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7-9页
2 文献综述第9-20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9-13页
        2.1.1 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第9-10页
        2.1.2 大学个性化第10-11页
        2.1.3 大学体育个性化第11-12页
        2.1.4 教学衔接第12-13页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3-17页
        2.2.1 高中体育专项化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3-14页
        2.2.2 大学体育个性化的国内研究现状第14-15页
        2.2.3 国外关于高中体育专项化的研究现状第15页
        2.2.4 国外关于大学体育个性化的研究现状第15-17页
    2.3 上海市乒乓球课程开展现状第17-18页
        2.3.1 高中乒乓球专项化教学现状第17-18页
        2.3.2 大学乒乓球专项课教学现状第18页
    2.4 课程衔接的依据第18-20页
3 研究对象与方法第20-23页
    3.1 研究对象第20页
    3.2 研究方法第20-23页
        3.2.1 文献资料法第20页
        3.2.2 问卷调查法第20-21页
        3.2.3 数理统计法第21-22页
        3.2.4 访谈法第22页
        3.2.5 比较研究法第22-23页
4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23-50页
    4.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乒乓球课的开展现状第23-31页
        4.1.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乒乓球课的课程内容第23-28页
        4.1.2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乒乓球课体育教师师资情况第28-29页
        4.1.3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乒乓球课学生的选课情况第29-30页
        4.1.4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第30-31页
    4.2 上海市大学体育个性化乒乓球课的开展现状第31-37页
        4.2.1 上海市大学体育个性化乒乓球课的课程内容第31-35页
        4.2.2 上海市大学体育个性化乒乓球课学生的选课情况第35-36页
        4.2.3 上海市大学体育个性化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第36-37页
        4.2.4 上海市大学体育个性化乒乓球课体育教师师资情况第37页
    4.3 高中体育专项化与大学体育个性化乒乓球课程衔接点的对比分析第37-47页
        4.3.1 课程内容第44-45页
        4.3.2 教师师资情况第45-46页
        4.3.3 学生的选课情况第46页
        4.3.4 教学效果评价方式第46-47页
    4.4 实施效果与影响因素第47-50页
        4.4.1 上海市高中体育专项化与大学体育个性化乒乓球教学的实施效果第47-48页
        4.4.2 影响因素第48-50页
5.结论与建议第50-53页
    5.1 结论第50页
    5.2 建议第50-53页
        5.2.1 加强教学内容的衔接第50-51页
        5.2.2 不断培养和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大选课自由度第51页
        5.2.3 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培养第51-52页
        5.2.4 使教育课程弹性化第52页
        5.2.5 加强师资流动性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附录第55-68页
致谢第68-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师的错误分析和反馈能力研究
下一篇:上海高考英语“一年两考”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