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城市规划论文--城市规划布局论文--总体规划论文

城市遗产视角下的西安北院门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1 绪论第10-26页
    1.1 课题的提出第10-14页
        1.1.1 城市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深入第10页
        1.1.2 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严峻现状第10-11页
        1.1.3 历史街区和历史街道的遗产价值日益凸显第11-14页
    1.2 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4-15页
    1.3 论文相关概念的阐述第15-20页
        1.3.1 研究对象及范围相关概念第15-17页
        1.3.2 城市遗产视角的定义第17-19页
        1.3.3 与之相关的其它概念第19-20页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20-24页
        1.4.1 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宪章的发展趋势第20-22页
        1.4.2 有关西安城市文化遗产的研究第22页
        1.4.3 关于历史街区及历史街区商业街的研究第22页
        1.4.4 关于北院门的相关研究第22-24页
    1.5 论文研究的内容研究方法第24-25页
        1.5.1 论文主要研究框架第24页
        1.5.2 论文的研究方法第24-25页
    1.6 本章小结第25-26页
2 城市遗产保护和社会学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6-30页
    2.1 城市遗产保护的原则第26-28页
        2.1.1 完整性第26-27页
        2.1.2 真实性第27-28页
    2.2 社会学、行为学研究基础与方法讨论第28-29页
        2.2.1 量化研究第28页
        2.2.2 质的研究第28-29页
    2.3 街道研究的行为学基础第29页
        2.3.1 城市街道中相关人群结构第29页
        2.3.2 城市街道中人的活动方式第29页
    2.4 本章小结第29-30页
3 北院门历史文化特质研究第30-84页
    3.1 北院门的历史沿革第35-38页
    3.2 北院门延续着历史上的路网结构第38-40页
    3.3 北院门街道外部空间的继承与发展第40-61页
        3.3.1 北院门街道平面第42-43页
        3.3.2 北院门街道的立面第43-53页
        3.3.3 沿街建筑的“墙壁”质感的继承与发展第53-55页
        3.3.4 北院门街道空间尺度(D/H)的继承与发展第55-61页
    3.4 北院门街道“老街道”生活氛围的传承第61-72页
        3.4.1 传统庭院生活方式的保护实践状况第64-67页
        3.4.2 北院门242号院落的调查与分析第67-68页
        3.4.3 马家大院的变迁第68-70页
        3.4.4 原住民第70-72页
    3.5 遥远的回响——鼓楼第72-74页
    3.6 “家”文化博物馆——高家大院第74-75页
    3.7第75-83页
        3.7.1 场地与文脉第75-76页
        3.7.2 功能与形式第76-80页
        3.7.3 场景与想象第80-82页
        3.7.4 材料与构造第82-83页
    3.8 本章小结第83-84页
4 北院门文化融合方面的研究第84-122页
    4.1 西安回民聚居区的衍变第85-87页
    4.2 北院门是西安乃至全国穆斯林的精神“圣地”第87-88页
    4.3 北院门是典型的城市传统回民聚居区第88-89页
    4.4 北院门是游客了解伊斯兰文化的“窗.”第89-91页
        4.4.1 民族服饰和宗教服饰第89-90页
        4.4.2 回民饮食习俗第90-91页
    4.5 丝路上的伊斯兰——化觉巷清真大寺第91-95页
    4.6 最后一块自留地——回民印象第95-101页
        4.6.1 场地与文脉第96-98页
        4.6.2 功能与形式第98页
        4.6.3 场景与想象第98-101页
    4.7 气魄的小吃——贾三灌汤包子馆第101-104页
        4.7.1 场地与文脉第101-103页
        4.7.2 功能与形式第103-104页
        4.7.3 场景与想象第104页
    4.8 老铺的新生——老金家牛羊肉泡馍店第104-111页
        4.8.1 场地与文脉第105页
        4.8.2 功能与形式第105-107页
        4.8.3 场景与想象第107-109页
        4.8.4 材料与构造第109-111页
    4.9 “吼”起来的烤肉——平娃烤肉第111-114页
        4.9.1 场地与文脉第111页
        4.9.2 场地与文脉第111-112页
        4.9.3 功能与形式第112-114页
    4.10 老马家羊肉汤第114-116页
        4.10.1 场地与文脉第115页
        4.10.2 功能与形式第115-116页
        4.10.3 场景与想象第116页
        4.10.4 材料与构造第116页
    4.11 三德隆饭庄第116-121页
        4.11.1 场地与文脉第117-118页
        4.11.2 功能与形式第118-119页
        4.11.3 场景与想象第119-121页
    4.12 本章小结第121-122页
5 北院门的商业特色分析第122-142页
    5.1 北院门街道的基本商业概况第122-123页
    5.2 北院门街道的物质要素第123-125页
        5.2.1 软质要素第123-124页
        5.2.2 硬质要素第124-125页
    5.3 北院门街道消费者的心理研究第125-126页
    5.4 北院门街道消费者的行为研究第126-127页
    5.5 北院门的夜市第127-128页
    5.6 北院门的商业“老字号”第128-130页
    5.7 本土的时尚——陕拾叁第130-137页
        5.7.1 场地与文脉第130-132页
        5.7.2 功能与形式第132-133页
        5.7.3 场景与想象第133-134页
        5.7.4 材料与构造第134-137页
    5.8 “万绿丛中一点花”——永兴圆.牡丹阁.翠宝源第137-141页
    5.9 本章小结第141-142页
6 结论第142-144页
参考文献第144-150页
图录第150-154页
表录第154-156页
致谢第156页

论文共1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莫干山近代建筑群落保护与再利用研究
下一篇:晋东南古村落民居建筑的装饰艺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