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38页 |
1.1 多酚研究 | 第12-32页 |
1.1.1 多酚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2 多酚的分类 | 第13-20页 |
1.1.3 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 第20-21页 |
1.1.4 多酚类化合物的分离、鉴定和分析 | 第21-27页 |
1.1.5 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27-32页 |
1.2 朝鲜蓟的研究进展 | 第32-36页 |
1.2.1 朝鲜蓟资源分布 | 第32页 |
1.2.2 朝鲜蓟的营养价值 | 第32-33页 |
1.2.3 朝鲜蓟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 | 第33-35页 |
1.2.4 朝鲜蓟多酚类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 第35-36页 |
1.3 选题依据与研究目的 | 第36-38页 |
第二章 朝鲜蓟多酚提取工艺的研究及纯化 | 第38-48页 |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38-39页 |
2.1.1 实验材料 | 第38页 |
2.1.2 实验试剂 | 第38页 |
2.1.3 实验仪器 | 第38-39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9-41页 |
2.2.1 样品及试剂前处理 | 第39页 |
2.2.2 多酚标准曲线的建立 | 第39页 |
2.2.3 朝鲜蓟总多酚的提取 | 第39-40页 |
2.2.4 超声提取法提取朝鲜蓟叶中总多酚的单因素实验 | 第40页 |
2.2.5 正交实验设计 | 第40-41页 |
2.2.6 大孔树脂的预处理 | 第41页 |
2.2.7 大孔树脂的筛选 | 第41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41-47页 |
2.3.1 总酚含量测定标准曲线 | 第41-42页 |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2-44页 |
2.3.3 正交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44-46页 |
2.3.4 大孔树脂筛选结果及分析 | 第46-4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朝鲜蓟多酚纯化前后抗氧化和抑菌活性研究 | 第48-59页 |
3.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48-50页 |
3.1.1 实验材料 | 第48-49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49页 |
3.1.3 实验仪器 | 第49-5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0-53页 |
3.2.1 朝鲜蓟多酚纯化前后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 第50-52页 |
3.2.2 朝鲜蓟多酚纯化前后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52-53页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53-57页 |
3.3.1 朝鲜蓟多酚纯化前后抗氧化活性的测定 | 第53-56页 |
3.3.2 朝鲜蓟多酚纯化前后抑菌活性的测定 | 第56-57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7-59页 |
第四章 朝鲜蓟的化学成分研究 | 第59-68页 |
4.1 实验材料与仪器 | 第59-60页 |
4.1.1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4.1.2 实验仪器 | 第60页 |
4.2 提取与分离 | 第60-62页 |
4.3 结构鉴定 | 第62-66页 |
4.4 理化及波谱数据 | 第66-67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68-70页 |
5.1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5.2 创新点 | 第69页 |
5.3 不足之处及下一步建议 | 第69-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82页 |
附录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