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水利工程论文--水能利用、水电站工程论文--水电站建筑与设备论文--辅助设备论文

白鹤滩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空调热态模型试验研究

中文摘要第3-5页
英文摘要第5-6页
1 绪论第10-22页
    1.1 论文研究背景及意义第10-11页
    1.2 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空调技术概述第11-19页
        1.2.1 国内外地下水电站发展现状第11-13页
        1.2.2 水电站地下厂房热、湿环境特征第13-15页
        1.2.3 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空调技术工程应用现状第15-18页
        1.2.4 水电站地下厂房通风空调技术研究现状第18-19页
    1.3 工程项目概况第19-20页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0-21页
    1.5 本章小结第21-22页
2 模型试验基本理论和方法第22-26页
    2.1 相似理论第22-23页
        2.1.1 几何相似第22页
        2.1.2 运动相似第22页
        2.1.3 动力相似第22-23页
    2.2 模型律第23页
    2.3 相似比例尺第23-25页
    2.4 本章小结第25-26页
3 模型试验台设计与制作第26-72页
    3.1 主体结构设计与搭建第26-36页
        3.1.1 主体结构几何尺寸确定第26-31页
        3.1.2 主体结构搭建第31-36页
    3.2 内部设备和热源设计与制作第36-46页
        3.2.1 内部设备尺寸和发热设备发热量第36-40页
        3.2.2 内部发热设备的发热措施第40-45页
        3.2.3 内部发热设备控制系统第45-46页
    3.3 通风空调系统设计与制作第46-61页
        3.3.1 拱顶送风系统第47-49页
        3.3.2 中间层、水轮机层、蜗壳上层、蜗壳下层和尾水管层送风系统第49-52页
        3.3.3 主厂房排风系统第52-55页
        3.3.4 中间层局部空调送风系统第55-56页
        3.3.5 母线洞通风空调系统第56-58页
        3.3.6 送、排风管道保温系统第58-60页
        3.3.7 通风空调动力系统第60-61页
    3.4 试验测试系统第61-70页
        3.4.1 温度和风速测点布置第61-69页
        3.4.2 测试仪器第69-70页
    3.5 本章小结第70-72页
4 模型试验台运行调试第72-82页
    4.1 拱顶送风口送风量均匀性调试第72-73页
    4.2 试验台密闭性调试第73-74页
    4.3 拱顶送风温度均匀性调试第74-75页
    4.4 拱顶送风温度调试第75-76页
    4.5 送、排风温度一致性调试第76-77页
        4.5.1 中间层、水轮机层、蜗壳上层和蜗壳下层送风第76页
        4.5.2 尾水管层送风以及水轮机层、蜗壳上层和蜗壳下层排风第76页
        4.5.3 辅助安装场和母线洞排风第76页
        4.5.4 中间层和母线洞局部空调送风第76-77页
    4.6 模型试验台保温性能测试第77页
    4.7 内部发热设备发热量整体测试第77-78页
    4.8 模型外部环境温度控制第78页
    4.9 测试系统校定第78-79页
        4.9.1 风速测试装置校核第78页
        4.9.2 温度测试装置标定第78-79页
    4.10 模型厂房内部温、湿度控制参数第79页
    4.11 模型试验工况安排第79-80页
    4.12 本章小结第80-82页
5 发电机组全部运行工况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82-112页
    5.1 拱顶送风温度分析第82-83页
    5.2 工况 1~6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83-109页
        5.2.1 工况 1:拱顶 22.1℃送风,机组全开,局部空调关闭第83-87页
        5.2.2 工况 2:拱顶 21℃送风,机组全开,局部空调关闭第87-90页
        5.2.3 工况 3:拱顶 20℃送风,机组全开,局部空调关闭第90-94页
        5.2.4 工况 4:拱顶 19℃送风,机组全开,局部空调关闭第94-98页
        5.2.5 工况 5:拱顶 22.1℃送风,机组全开,局部空调开启第98-102页
        5.2.6 工况 6:拱顶 21℃送风,机组全开,局部空调开启第102-106页
        5.2.7 工况 1—6(发电机组满负荷运行)试验结果对比分析第106-109页
    5.3 发电机层速度场测试结果分析第109-110页
    5.4 本章小结第110-112页
6 发电机组部分运行工况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112-132页
    6.1 拱顶送风温度分析第112页
    6.2 工况 7~12 试验结果及数据分析第112-125页
        6.2.1 工况 7:拱顶 22.1℃送风,1 号机组开,局部空调关闭第112-114页
        6.2.2 工况 8:拱顶 22.1℃送风,2 号机组开,局部空调关闭第114-116页
        6.2.3 工况 9:拱顶 22.1℃送风,3 号机组开,局部空调关闭第116-118页
        6.2.4 工况 10:拱顶 22.1℃送风,1、2 号机组开,局部空调关闭第118-120页
        6.2.5 工况 11:拱顶 22.1℃送风,2、3 号机组开,局部空调关闭第120-122页
        6.2.6 工况 12:拱顶 22.1℃送风,1、3 号机组开,局部空调关闭第122-125页
    6.3 发电机层速度场测试结果分析第125-130页
        6.3.1 工况7速度场测试第125页
        6.3.2 工况8速度场测试第125-126页
        6.3.3 工况9速度场测试第126-127页
        6.3.4 工况10速度场测试第127-128页
        6.3.5 工况11速度场测试第128-129页
        6.3.6 工况12速度场测试第129-130页
    6.4 本章小结第130-132页
7 结论及建议第132-134页
    7.1 结论第132-133页
    7.2 建议第133-134页
致谢第134-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0页
附录第140页
    A.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第140页
    B.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与的科研项目第140页

论文共1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竹文化在苏州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某轿车白车身刚度、强度及模态有限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