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浇箱梁单梁与梁格法模型结果的差异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高速公路中的立交桥梁 | 第8-12页 |
1.1.1 我国高速公路的发展状况 | 第8页 |
1.1.2 高速公路中的立体交叉 | 第8-9页 |
1.1.3 立体交叉的分类 | 第9-11页 |
1.1.4 国内外著名的立体交叉 | 第11-12页 |
1.2 立体交叉中的现浇箱梁 | 第12-17页 |
1.2.1 现浇箱梁适用条件 | 第12-14页 |
1.2.2 预应力混凝土现浇箱梁的施工工艺 | 第14-15页 |
1.2.3 弯桥的特点 | 第15-17页 |
1.2.4 影响弯桥受力的因素 | 第17页 |
1.3 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桥梁结构计算分析方法 | 第19-25页 |
2.1 MIDAS CIVIL的主要特点 | 第19-20页 |
2.2 MIDAS CIVIL的建模过程 | 第20-24页 |
2.2.1 材料的定义 | 第20页 |
2.2.2 截面的定义 | 第20-21页 |
2.2.3 节点和单元的建立 | 第21-22页 |
2.2.4 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22页 |
2.2.5 荷载的添加 | 第22-24页 |
2.3 施工过程分析 | 第24-25页 |
第三章 建模分析计算 | 第25-62页 |
3.1 工程概况 | 第25-28页 |
3.1.1 主要材料 | 第25-28页 |
3.2 单梁直线模型的建立 | 第28-37页 |
3.2.1 节点和单元的建立 | 第28-29页 |
3.2.2 材料和截面的定义 | 第29-31页 |
3.2.3 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31-33页 |
3.2.4 静力荷载的施加 | 第33-36页 |
3.2.5 车道荷载的施加 | 第36-37页 |
3.2.6 施工阶段定义 | 第37页 |
3.3 梁格法直线模型的建立 | 第37-48页 |
3.3.1 梁格法建模助手建立节点单元 | 第37-38页 |
3.3.2 材料和截面的定义 | 第38-42页 |
3.3.3 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42-43页 |
3.3.4 静力荷载的施加 | 第43-47页 |
3.3.5 车道荷载的施加 | 第47页 |
3.3.6 施工阶段定义 | 第47-48页 |
3.4 梁格法曲线模型的建立 | 第48-62页 |
3.4.1 梁格法建模助手建立节点单元 | 第48-49页 |
3.4.2 材料和截面的定义 | 第49-53页 |
3.4.3 边界条件的施加 | 第53-54页 |
3.4.4 恒载及温度荷载的施加 | 第54-59页 |
3.4.5 车道荷载的施加 | 第59-60页 |
3.4.6 施工阶段定义 | 第60-62页 |
第四章 计算结果分析 | 第62-90页 |
4.1 支反力结果对比分析 | 第62-66页 |
4.1.1 支座反力计算结果 | 第62-65页 |
4.1.2 支座反力结果对比 | 第65-66页 |
4.2 跨中及支点弯矩结果对比分析 | 第66-75页 |
4.2.1 跨中及支点弯矩计算结果 | 第66-74页 |
4.2.2 跨中及支点弯矩结果对比分析 | 第74-75页 |
4.3 变形结果对比分析 | 第75-80页 |
4.3.1 变形计算结果 | 第75-79页 |
4.3.2 变形结果对比分析 | 第79-80页 |
4.4 PSC验算结果对比分析 | 第80-90页 |
4.4.1PSC验算结果 | 第80-89页 |
4.4.2PSC验算结果分析 | 第89-90页 |
结论 | 第90-92页 |
参考文献 | 第92-94页 |
致谢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