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性小组工作对失业人员增权的有效性研究--以宜昌市再就业培训学校所展开的实践活动为例
|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目录 | 第7-9页 |
| 1 导论 | 第9-20页 |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2-20页 |
| 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30页 |
| 2.1 研究思路 | 第20页 |
| 2.2 理论基础与概念界定 | 第20-23页 |
| 2.3 研究方法 | 第23-25页 |
| 2.4 失业人员和机构现状 | 第25-29页 |
| 2.5 成员招募、前后测和分组 | 第29-30页 |
| 3 发展性小组的介入过程 | 第30-48页 |
| 3.1 初相识:建立发展性小组 | 第30-32页 |
| 3.2 你来我往:增进人际交往 | 第32-34页 |
| 3.3 我是最棒的:改善自我评价 | 第34-37页 |
| 3.4 越过心中大山:缓解心理压力 | 第37-39页 |
| 3.5 努力进行时:提升综合能力 | 第39-41页 |
| 3.6 临别:拓展发展性小组 | 第41-42页 |
| 3.7 个案访谈和评估 | 第42-46页 |
| 3.8 小组工作反思与评估 | 第46-48页 |
| 4 研究数据的整理与分析 | 第48-54页 |
| 4.1 发展性小组和对照组基本情况 | 第48-49页 |
| 4.2 干预前后对照组就业能力变化情况 | 第49-50页 |
| 4.3 干预前后实验组就业能力变化情况 | 第50-51页 |
| 4.4 对照组和实验组样本差异情况 | 第51-52页 |
| 4.5 实验组后测维度相关性分析 | 第52-53页 |
| 4.6 小结 | 第53-54页 |
| 5 结论与讨论 | 第54-60页 |
| 5.1 基本结论 | 第54-56页 |
| 5.2 进一步的讨论 | 第56-59页 |
| 5.3 本研究的不足和可以改进之处 | 第59-60页 |
| 致谢 | 第60-62页 |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 附录 1 调查问卷 | 第65-67页 |
| 附录 2 访谈提纲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