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5页 |
第一节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 第12-18页 |
一、 选题的背景 | 第12-18页 |
二、 选题的意义 | 第18页 |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第18-23页 |
一、 国内研究现状分析 | 第18-21页 |
二、 国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21-23页 |
第三节 研究的难点、创新点及方法 | 第23-25页 |
一、 研究的难点 | 第23页 |
二、 研究的创新点 | 第23-24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24-25页 |
第二章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25-39页 |
第一节 网络文化的内涵、特征和功能 | 第25-34页 |
一、 网络文化的内涵 | 第25-27页 |
二、 网络文化的特征 | 第27-31页 |
三、 网络文化的功能 | 第31-34页 |
第二节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和特点 | 第34-36页 |
一、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 第34页 |
二、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 第34-36页 |
第三节 网络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关系 | 第36-39页 |
一、 网络文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型载体 | 第36-37页 |
二、 思想政治教育是网络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向导 | 第37-39页 |
第三章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 第39-60页 |
第一节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实证调查分析 | 第39-50页 |
一、 大学生网络使用基本情况调查分析 | 第41-42页 |
二、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世界观调查分析 | 第42-43页 |
三、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人生观调查分析 | 第43页 |
四、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价值观调查分析 | 第43-44页 |
五、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政治观调查分析 | 第44-46页 |
六、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道德观调查分析 | 第46-47页 |
七、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法制观调查分析 | 第47-48页 |
八、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学习观调查分析 | 第48-49页 |
九、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交往观调查分析 | 第49-50页 |
十、 小结 | 第50页 |
第二节 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 | 第50-54页 |
一、 网络文化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 | 第50-51页 |
二、 网络文化更新了大学生的思想观念 | 第51-52页 |
三、 网络文化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 第52-53页 |
四、 网络文化扩展了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空间 | 第53-54页 |
五、 网络文化推动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 | 第54页 |
第三节 网络文化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 | 第54-60页 |
一、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挑战 | 第54-56页 |
二、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政治观、道德观和法制观的挑战 | 第56-57页 |
三、 网络文化对大学生学习观和交往观的挑战 | 第57-60页 |
第四章 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 第60-81页 |
第一节 用先进网络文化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第60-63页 |
一、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先进网络文化建设 | 第60-62页 |
二、 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品牌 | 第62-63页 |
第二节 加强大学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 第63-67页 |
一、 加强大学校园网络物质文化建设 | 第63-64页 |
二、 加强大学校园网络精神文化建设 | 第64-66页 |
三、 加强大学校园网络制度文化建设 | 第66-67页 |
第三节 建设高素质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 | 第67-73页 |
一、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思想政治素质 | 第67-69页 |
二、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文化知识素质 | 第69-70页 |
三、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能力素质 | 第70-72页 |
四、 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网络文化素养 | 第72-73页 |
第四节 培育和提升大学生的网络文化素养 | 第73-78页 |
一、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 | 第73-74页 |
二、 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与法制教育 | 第74-77页 |
三、 提升大学生的网络信息素养 | 第77-78页 |
第五节 建立健全网络监督和管理机制 | 第78-81页 |
一、 建立健全网络文化监管的法规制度 | 第78-79页 |
二、 建立健全网络文化监管的技术保障 | 第79-81页 |
结语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83页 |
参考文献 | 第83-86页 |
附录 A 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问卷 | 第86-89页 |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9页 |